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于美庆
[导读] 高中阶段的Python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让学生对该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选择科学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培养效果。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科学教育方案,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升级。

于美庆    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中学  山东  济南  251400
【摘要】高中阶段的Python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让学生对该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选择科学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培养效果。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科学教育方案,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升级。
【关键词】学科教育;核心素养;高中教育;Python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56-01

        引言
        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让所有学生具备的各项素质,而通过对这类素质的专业教育和调整,从而让高中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应有的学习和教育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主要教育过程,主要包括实践素养理论的学习、素养问题的发现发掘和学习思路的建设,所有素养在专业的调整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培养。
        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问题
        (一)教学方法问题
        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当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理论讲解的方法以及穿插实践案例说明的方式,让学生针对该学科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增进了解[1]。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难以全面采用新型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可以接受各类科学专业化的教育,同时在相关教育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未能考虑到学校方面可以投入的师资力量信息,从而导致最终选择的方法成为了一种空中楼阁式的教育体系,并不适合于对学生的教育。
        (二)教学思想问题
        在教育思想的形成中,当前主要存在问题是,教师认为自身要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学习所有知识即可,但是这就导致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不认同,从而主动降低课堂的投入热情,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思想、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上的有效提高。
        (三)教学跟踪问题
        Python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期末考核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展,忽略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当前所存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教师对于当前学生各类知识掌握情况和掌握水平的有效跟踪和了解。同时学生发现存在学习问题时,学生和教师双方出现了信息方面的不对称教学缺陷。



        二、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方案
        (一)教学方法选择
        在今后的教学方法选择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转换思路,比如在Python技术解决某项数据的分析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提问,如在所有数据的取得过程中,是否能够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那么此时学生很可能会通过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得到一些天马行空式的新型想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对当前自身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当然学生很可能会发现在相关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整个软件无法运行,此时教师要对这类方法进行说明,同时该过程允许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且分析每个小组内所有问题的后续解决方法,此时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进步。
        (二)教学思想转变
        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自身需要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身份,即通过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引导性工作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和接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相关知识提出专业化的协调和分析工作方式。此外在教学思想的转换过程,教师必须让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担任服务者身份,即了解在专业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可能会出现无法理解知识的问题,如果发现存在这类缺陷,教师需要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
        (三)教学成果跟踪
        教学成果的跟踪过程,本文认为今后的教育中,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阶段,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直接鼓励学生向自身提出疑问,如针对某个知识的学习过程和相关信息的掌握过程中,某个技术操作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某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存在的认知不清问题,此时教师要能够在学生提出疑问时第一时间解决[2]。不过解决问题时也要能够注重引导,比如能否使用另一种方法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及其中的一些微小知识点如何进行科学性的使用,此时既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也可以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
        (四)教育资料投放
        教育资料的投放中,包括讲解性的资源和实践性的资源两种,对于讲解性的资源,主要是在课前向学生以专业投放资料的模式,从而让学生参与到今后的学习和分析过程。对于所谓的引导性资源,主要是通过向学生发放研究课题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方法共同参与讨论和研究,当然也可以直接在这类引导性的资源得到发布之后,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写明自身的一些特点想法,从而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实现对于各类教育材料的科学化利用。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Python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方法选择问题、教学思想问题、教学成果的跟踪问题等。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调整专业的教学方案,并且投放新型资料,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该过程中既对课程感兴趣,也提高了知识的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彩云,詹国华.引导性问题案例在Python数据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J].计算机教育,2021(01):154-157+162.
[2]崔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分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