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屈艳祥
[导读]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害怕实验发生意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学生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开展相应的化学授课,并未向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思维的空间,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对化学实验产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应真正认知以生为本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地构建具有自主性、实效性以及开放性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提升初中化学

屈艳祥    大寺中学  236800
【摘要】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害怕实验发生意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学生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开展相应的化学授课,并未向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思维的空间,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对化学实验产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应真正认知以生为本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地构建具有自主性、实效性以及开放性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53-01

        引言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备抽象性,而且具备较明显的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学生也不容易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实际,同时阻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更深入掌握,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取深化实验教学的方式,达到深化化学概念的目标,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辅助提升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构成,推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革新,具备十分关键的意义。
        一、经常采用趣味化实验,促进知识掌握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通常都喜欢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特征,采取趣味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有效提升。例如,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住化学知识,并且实验体验更好,可采取趣味化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诸如“同学们,每年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都有一个魔术表演的节目,魔术师进行精密的设计以后,通过眼花缭乱的手法表演出的节目,会让观众大吃一惊。其实我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想不想看啊?”学生会投来期待的目光,此时教师进行实验的操作。拿出预先备好的道具(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各一个、装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一小瓶酚酞溶液等)。先将烧杯内部氢氧化钠溶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对酚酞溶液以胶头滴管吸取适量,在烧杯内部滴入,然后以玻璃棒适当地搅拌。在逐步地增加滴管内溶液的情况下,就会发现烧杯内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红色。此时告知学生“我的魔术现在还没有完全的表演完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然后在烧杯内部逐渐地滴入稀盐酸,直到烧杯内溶液为无色的状态,这样学生全程观看老师的“魔术表演”,会具备更高的兴趣,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二、化学实验要强调小组合作探究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化的实验,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安排相应的职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与此同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营造具有竞赛性的氛围,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从而在此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探究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教学“溶液”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当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会升高或下降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验证猜想。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获知硝酸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下降。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向学生提问:“本实验是否说明溶于水的所有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都会导致溶液温度下降?”对此,有小组提出将NaOH固体倒入水中,得出NaOH固体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会上升。在两组实验的对比中,教师提出:“观察了上面的溶解现象后,你还能提出其他有关溶解现象的问题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了对物质溶解结果和现象进行了解是离不开对比实验的。如此教学,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感受生活化学,体会化学应用
        化学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实验方式,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化学实验材料,从而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并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让其自主设计相应的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例如,引导学习“我们生活的碳酸饮料是如何生产的”,做一个“自制碳酸饮料的化学小实验”。准备饮料瓶、白糖(8g)、果汁,将小苏打(1.5g)加入,然后倒进适当的凉白开。之后加进1.5g柠檬汁,把瓶盖拧紧,均匀地摇晃,在冰箱内放置,冷却0.5h。之后拿出将瓶盖开启,形成了气泡,这就是生产出的碳酸饮料。然后给学生介绍原理,即二氧化碳、水之间的反应。另外,其实日常的生活中,还有众多化学物品跟生活息息相关,常见的就是化妆品、洗衣液等。让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各种物品,查看产品的成分,哪些是跟我们的化学知识相关的。通过这样的有意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化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对于化学实验学习的重视度,并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四、化学实验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巩固
        以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实验为例,实验之前,教师可设计“CO2如何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问题,并追问“持续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碳最终是什么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离不开理论知识,教师要对学生更深层的思考进行引导。因而,教师安排实验之前,一定要设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有效性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创设具有自主性和实效性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建茹.关于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求知导刊, 2020(36):6-7.
[2]鲁尔雄.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5):53-54.
[3]万荣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解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05):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