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杨文浩
[导读] 数学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课后复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保证复习效果的获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另一个是从厚到薄”。也就是学习既要有量的积累,也要有质的提升。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师在进行复习设计时,不仅仅要对知识点、典型题目进行回顾和反思,还要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质”的飞跃。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杨文浩    安徽亳州谯城区黉学英才小学  236800
【摘要】数学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课后复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保证复习效果的获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另一个是从厚到薄”。也就是学习既要有量的积累,也要有质的提升。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师在进行复习设计时,不仅仅要对知识点、典型题目进行回顾和反思,还要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质”的飞跃。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50-01

        引言
        不仅在数学这一门科目当中,对于任何一门科目来说,有效的课后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也没有给予学生一个较为有效的课后复习策略,学生在课下也没有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导致在课上学习到的新知识没有及时地进行吸收和强化。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复习。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较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来说,学习的东西更为复杂,更需要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构建一个属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网络,并且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自主复习,自我整理
        学生的自主复习和自我整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学生进入到了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当中,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年级数学的课后复习,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复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出相应的知识网络和复习框架。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根据相应的复习框架进行合理的复习。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回忆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也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薄弱部分,并进行提高。可以说,教师的课上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课下的复习来说,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自身的自主复习和自我整理的能力。
        二、选取典型问题
        如在进行《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教学时,为让学生了解比例分配实质,在课堂上,教师先讲解了比例分配的相关概念。原来,将比的前项与后项看成份数,按照分配总数除以分数之和,便能得到每一份的个数,再乘以份数得到的结果就是比例分配了。虽说概念如此简单,但是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现实问题却不是如此。


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教师设置了如下一个题目――某20米围成的长篱笆构成了一个长和宽比为3:2的长方形园地,请学生们计算出长和宽分别为多少?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大致的解题思路也应该是如下步骤――首先,学生先进行构图,在草稿纸上画出长方形菜地的基本模样,过后,再根据比例分比得出长与宽为12米和8米。但是,在画图时一些学生也会明显发现画图时的格子不太够,这时,他们也能审视自身问题――原来2:3并不是长方形周长,而是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过后,学生也会想出将20米除以二得到长与宽,通过此种学习模式,教师可有效加强学生思维缜密性,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在不断的审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三、从相互比较中发掘问题
        数学对象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之间常常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为了深入认识事物的个性和共性,弄清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当比较来发掘问题。例如,平时复习中,学生可以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比较,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比较,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相比较,把形同质异或质同形异的问题相比较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常常能得到不少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如此,在进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还能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相同或类似的题目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行归纳和整理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也为学生进行解题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解题思路。类似题型的处理方式都十分类似,在它们只有相应条件改变的情况下,都可以视为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学生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归纳,就能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提供了相应的方法。
        四、增强课后复习的拓展性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里讲的拓展性课后作业,就是说作业要具备开放性、操作性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设计拓展性作业的时候,要以多变的题型、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综合性问题、多样性解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活动中,旨在要求学生能够体会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基本特点,并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出发,探讨班级每个学生在放学后的各个时间段都在做哪些事情。教师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
        结束语
        总之,复习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也让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利芳.关于小学数学课后复习工作的实践探究[J].科幻画报,2020 (06):76.
[2]孟祥霞.提高小学数学课后复习效率略谈[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 (04):30.
[3]许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后复习效率略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