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杨春艳
[导读] 童话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对学生而言,童话故事中的语言明快、自然,并且反复的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引领学生一同感受童话、享受童话,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童心、童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基于此,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杨春艳   湖北省潜江市曹禺小学  433100
【摘要】童话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对学生而言,童话故事中的语言明快、自然,并且反复的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引领学生一同感受童话、享受童话,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童心、童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基于此,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49-01

        引言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她通过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刻画了动人的情节、真实可感的环境以及有血有肉的人物(动物)形象,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因为这种文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可亲可爱,更因之她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深受师生的喜欢。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收入了许多的童话故事。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
        童话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增强,创造是以想象为前提的,一般来说,当人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在脑海中比对过去认知的事物,并对它进行加工和改造,就形成了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中,想象力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一些好的童话故事不但能够使学生眼前一亮,还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童话和学生的联系是很紧密的,童话教学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
        童话教学同普通的记叙文和古诗词的教学在本质上有着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童话这种题材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相比其他阅读教学而言,童话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行体悟,因为童话故事中采用的语言文字学生易于理解,不含大量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上不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体会到蕴含在其中的寓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具体的指导作用,结合寓言故事让学生感悟人生道理,但切忌讲解的过多,避免将自身的阅读看法和精神思想强加于学生身上。例如,在学习《狐狸分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刚刚学习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狐狸一直以狡猾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结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狐假虎威》,同学们现在来说一下自己心中狐狸的形象。”组织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看法,随后引入又一篇描写狐狸的童话故事,学生和教师一同阅读,并看看狐狸又做了什么事。详细分析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童话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哥俩因为奶酪的分配而拌嘴,故事的第2—9自然段突出了另一主要人物狐狸“刻意”的关心小哥俩,并扬言要替二位做最公平的分配。


倒数两段内容揭示了最终的结果,但奶酪被狐狸全部吃完已经成为事实,小哥俩再生气也无济于事,狐狸的奸计已经得逞,最终通过诡辩摆出了“即使我做了坏事,也仍然是为了你们俩好”的模样。有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对狐狸产生厌恶感,而这不仅源于学生之前的表现,也源于这节课中狐狸对小哥俩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狐狸展开具体的讨论,如有的学生感觉狐狸聪明,能够不费吹牛之力得到整个奶酪;也有学生说狐狸这是狡猾,不务正业,通过小机灵骗取他人的财物。
        (二)优化童话教学过程
        出于甚少考试考查,缺乏考试考查的“指挥棒”的原因,语文老师对于童话教学的目标不是很明确。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带来的必定是教学内容的不明以及教学过程的破碎。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只是更多地把重心放在粗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而对于熟读深思,体会文本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方面的“语文味”的东西视而不见。这样长久地教学下来就会造成学生对童话文本学习的误解,使得他们以为童话文本的学习不过是自读篇目,更倾向于学生个性化的文学鉴赏范畴。所以说,为了改变小学童话教学的囧境,让童话课堂教学受到原本应有的重视,提升童话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致力于优化童话教学过程的研究,营造一种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用心感悟童话,感悟情感童话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心灵的财富,能够扎根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他们的思考。借助童话故事,作者将价值观、世界观、人类普遍愿望等一起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品味的过程当中,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童话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并不表示教师要在童话教学当中运用通篇讲道理的方式传达思想和感悟。正确的做法是把童话的美好善意根植在学生内心深处,让学生用心感悟和自主体会,改变教师直接灌输的模式。所以,在童话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品味,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自主领悟当中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够让童话触及学生心灵,感知其中的真善美。例如,在学习《纸船和风筝》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容忍与谅解才是修补友谊的最佳方法,勇敢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非常让人钦佩的,教师不必直接进行道理的讲述,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个故事并表达自己通过这个故事获得的感受。
        结束语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就是一个发展学生想象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童话文学的教学工作,积极促进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魏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20):71 -72.
[2]杨以军,郑大龙.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用探究[J].吉林教育,2019 (39):61-62.
[3]王文静.借助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