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建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王建军
[导读]

王建军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九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46-01

        阅读,既是语文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把课内外的阅读列入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关于阅读的教学策略、评价建议和阅读总量的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势在必行,这既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成才,成为一个大语文学习者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要紧密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道出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实则为我们点明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要紧密结合起来。“教是为不教”,“教是给学生方法”。为此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应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他们经常读哪些书?每学期、每年读书有多少本?读书过程中有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会不会把自己读过的书经常与同学交流、分享研……通过研究他们的阅读习惯,然后教师对所教学生情况了然于胸,这样认真去准备素材,积极开展阅读教学,就更有教的针对性,学的方向性,杜绝了教学杂而无序,多而不精,讲而无纲的现象。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要做到精讲,讲精;讲的内容认真挑选,符合实际,切中学生的“软肋”,让学生逢讲必得。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深入文本,把他们内心的看法、见解表达出来,对所读内容展开思考、辩论、质疑、交流,这样“晒一晒”“碰撞碰撞”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发展齐头并进。
        二、学生的诵读与笔读要紧密结合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理解文意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有针对地训练学生诵读文章。所谓诵读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口读引发学生“目专、耳听、手动”,从而多角度、多渠道的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读,设身处地的去想:文章中写了什么人、物、事?进程是怎样的?具体情节表现什么?作者的情感怎样……,学生在读中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很顺利地理解了文意,概括了中心思想,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读书的至理名言提示我们在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动笔,养成阅读动笔的良好习惯。


动笔读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理生字、生词、短语和生疏的句子逐步理解掌握,增加阅读积累。2、书中优美的旬段动笔抄下来,归类欣赏,娴熟于心。3、文中不懂的内容要圈、点、批注,进行质疑、思考,直至解决。4、读完文章后,对文章作旁评和总评,加深感悟,提高阅读水平。
        三、学生阅读范文与作文要紧密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其阅读的质量。在阅读教学时,如果学生阅读没有选择,没有方向和重点,那么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有时会走入阅读的误区。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认真指导学生精选文章。1.选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如同学写的好文章,各类考试中的获奖文章等。2.选名家名篇。3.选各种体裁的优秀文章。如记叙文、小说、杂文、戏剧、科普文章、诗歌及各种应用文体。4.选富有时代特色、人文精神、包含深刻思想与生活内容的文章。通过指导学生精选范文让他们在大量优美、富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中开阔视野,扎实文化底蕴,培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其次,在阅读美文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投入写作实践。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拥有了对文章的整体认知能力,这时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所读文章的特点归类,引导学生以类型文章为出发点,先依葫芦画瓢,模仿范文学习写作,之后在真正理解了范文选材、立意、结构、主旨表达等内容后,鼓励学生自我创作,自由习作,做到学以致用,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四、学生的阅读情趣与习惯要紧密结合
        社会的发展日益丰富多彩,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兴趣易激也易失,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阅读情趣和习惯的社会的发展日益丰富多彩,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兴趣易激也易失,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据所讲课文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有趣课件等手段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党,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2、在教学实践中,改学前教为学后教。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在自习新课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必须先读文章,在读中带着问题来课堂学习,教师把讲读课上成讲读与训练的结合课,以培养学生课前读文章的习惯。
        3、采取了周周背诵古诗、文段竞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陶冶情操。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三首古诗或两个文段,然后抽一课余时间互相检查,举行背诵比赛,看淮背得最多,有力激发了学生阅读、背诵的兴趣。
        4、每天安排学生定时、定量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就要注意阅读的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制订出具体的阅读计划,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妥善安排每天阅读的时间和内容,形成计划阅读,逐步扩大阅读量,以补充课内所学的不足,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