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田永强
[导读] 语文这门科目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识字认字,并且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和写作基础。阅读不仅需要认识字,更需要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理解文字之下的无言的表达。这就需要学生拥有情感体会能力,能感受到作者的欢乐和悲伤,能感受到作者的失落和失意,这些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培养。如此以来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让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田永强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语文这门科目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识字认字,并且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和写作基础。阅读不仅需要认识字,更需要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理解文字之下的无言的表达。这就需要学生拥有情感体会能力,能感受到作者的欢乐和悲伤,能感受到作者的失落和失意,这些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培养。如此以来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让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42-02

        前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播知识和思想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会用知识陶冶情操,并且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积极的、向上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论是开展课上的教学工作,还是在课下与学生展开沟通将会变的容易。如果学生是缺乏情感的,那么势必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传输出的信号学生不能很好的接收,学习效率自然下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这里就如何提高情感教育展开讨论:
        一、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老师时有着天然的敬畏心,这种敬畏心的好处在于老师说什么,在学生心里对的,可以很好的接受并执行。但缺点在于拉开了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不能对老师敞开心扉,拥有敬但缺少爱。老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构建和谐的、友爱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的才智与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因为对老师的爱慢慢转移到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爱,有了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劲头,随之自然而然的提高语文成绩与学习能力。
        教师也需要拿出如爱自家孩子般的精神,用友善的眼光看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探索知识。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有生命与自主意识的个体,不是任由他人摆弄的知识接收器,需要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一视同仁,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很快理解教学内容时给予夸奖,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不能很快的掌握知识,老师需要用慈爱的眼神和温和的言语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能更快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避免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伤害。小学生之间也会有比较,如果让他感觉自己能力是差的,别人都会自己不会,会严重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学习中少了积极性,之后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会非常不利于学习成绩与能力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树立“我也行”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每篇文章都经过了细心的挑选,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目的与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深刻理解作者文字之下的表达,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与接受能力等特点,设置恰当的情境教学方式,让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吸引到学习中来,并且处于愉悦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上要特别注意教材所表达的情感,试着让学生理解这一情感体验,进而带入课文的学习中,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引起共鸣。
        比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初可以先问一问学生:“知道天与地是怎样形成的吗?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有没有想过如果天塌下来、地陷下去,我们要怎么办?”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索,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都讲出来。然后话风一转,让学生了解一下在古人想象中的天地与万物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带着感情去了解天地以及万物的形成,体会文明不够发达时期人们的想法。



        三、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学任务,还要挖掘情感因素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恰当的文字使用和丰富的经验传递,还要拥有丰沛的情感,不论表现的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亦或者人性美、道德美,总而言之都需要拥有美感。所表现的是人类间可以共通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是我们通过对于文字的仔细感受可以体会到的。如此以来,这些抽象的文字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的不只是一个个的符号,而是拥有饱满精神的人物形象,或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引发深深的思考。这些文字就是拥有了生命的文字,也是可以表达不一般情感,需要用心体会的文字。
        教师在教学前备课时,所关注的点不应该只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深入教材,挖掘其所包含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言或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这一情感,引发其在思想上的共鸣,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与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明白这篇课文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所思所想所做,还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课下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当时落后中国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在外国侵略下的中国与中国人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教师一味使用语言描述,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所以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让小学生直接了解当时的现状,让他们明白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是保障人民自由的基本条件,不然就会受到外人的欺凌与压榨。让他们把自己代入周恩来的角色,去感受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受到压迫与欺负,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不仅要用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人物语言和神态等了解周恩来以及校长等爱国志士的形象,还要通过文字感受其所包涵的内在意义。
        从而让学生拥有如周恩来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与发展而不断学习的决心与信心,让我们能为和平美好的生活积极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课上注意语言、语音与语调的使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其应使用的语音与语调。语音与语调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还能更快的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说教师在课上的语言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声音不仅是一种情感,也代表着一种形象,小学生是敏锐的,可以通过细节来捕捉到细微的变化。
        比如,在学习《出塞》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用高昂的声调、铿锵有力的声音去读,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体会到边塞诗所独有的雄浑、苍茫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受年龄与生活阅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让他们直接展开想象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几幅画面做具体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诗句想象教师所描绘的画面,再通过画面的想象体会到诗人对前朝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推崇,用来讽刺当今时代,也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多读古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而能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入情入境了解其内在含义,从而提升学生想象力,也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新的教学标准要求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教师不仅要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中的作用,还要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来,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教材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入教学中来,让他们通过画面、语言、语音、语调等方式感受文章内容与文字下所包含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瑞.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 2020(26):63-64.
[2]朱建洪.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1):84 +86.
[3]王晓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科普童话,2020(01): 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