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沈华
[导读] 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一的比较分析法,运用该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与此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锤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所以,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进行分析。

沈华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355001
【摘要】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一的比较分析法,运用该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与此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锤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所以,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比较分析法;归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9-01

        前言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在解题时去除客观现象,了解问题真正的含义,进而提高解题效率。所以,对于比较分析法的运用教师要加以重视。教师要了解比较分析法的定义,明确运用比较分析法的意义和作用,有针对的运用比较分析法,这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才会取得效果。
        一、初中数学运用比较分析法的研究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比较分析法的概念,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在特定的标准下,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在比较分析时,学生既可以对整体事物进行研究,也能在整体事物中发现不同的属性,这样则可以清楚的了解对比分析的事物。而当将比较分析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时,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对事物进行对比,教师要能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教学事物,让学生真正参与对比学习中,这样学生才会得到真实的训练,进而提升自己的归纳能力。学生也会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深入分析事物性质,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1]。
        二、初中数学运用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比较分析法类型较多,运用方式也不同,以下则是类型和运用方法的分析:
        (一)概念对比法
        在比较分析法中,概念分析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将理论知识混淆,这样在解题时则会出现概念滥用的现象,进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潜意识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让学生学会对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则不会在解题时滥用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关键词,从关键词中理解概念的含义,确定其知识范围。
        例若分式中的x和y都缩小,则分式的值应为(  )
        A.不变  B.缩小  C.扩大  D.以上都错误.
        在解题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选A.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解题观念存在问题,学生的主观意识会控制学生的解题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解题,帮助学生理清理论知识与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深入分析题目的含义,促使学生理解题目的性质,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的解决。



        辨析:分式中的x和y都缩小,引导学生用x和y去代替原分式中的x和y,得:== ·,即分式的值缩小。
        正确选项:B.
        学生在解题时,通过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上述原因,教师要重视概念对比法的运用。
        (二)题型对比法
        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较多,但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将例题全部讲解。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课后探究数学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题型对比法的运用方法。
        例在研究已知⊙O,O为圆心,C为圆上一点,连接OA,AC,CB,BO,∠AOB=110°,求圆周角∠ACB的度数?
        辨析:任取优弧AB上的一点E,连接BE与AE,则:
        ∵∠AOB=110°
        ∴∠E=∠AOB=55°
        ∴∠ACB=180°-∠E=125°
        在学生求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举出相同的例题,让学生一同解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发现此种类型题的解题方式相同,进而明确相同的类型可以采用同一种解题方式。而对于较为复杂的例题,教师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则会从心理上对困难数学题降低抗拒心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题型对比,让学生学会对困难问题进行变式,这样教师可以有效的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2]。
        (三)反思对比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在完成解题后反思自己学习不足之处,根据自身问题,有针对性把自身解题时存在的不足与解题成功后的收获进行对比并及时补缺补漏,这样学生才会完善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反思总结能力的引导,教师要能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对比、总结,在对比中反思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对比反思和总结,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当学生具备较好的对比反思与总结能力后,学生才会热爱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在课后也会主动研究数学知识,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既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学习自主解题的方法,让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要深入研究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发现技巧,增强自己的解题经验,从而掌握解题规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初中数学学生归纳与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50-67.
[2]张学芳.浅谈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发展导报,2017,(28),34-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