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熊振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熊振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针对小学科学而言,新课改要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锻炼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感悟科学的魅力和精彩,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小学科学课堂。

熊振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居乐小学  657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针对小学科学而言,新课改要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锻炼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感悟科学的魅力和精彩,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小学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4-01

        引言
        小学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融合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值得学生重视与学习。此外,小学科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简单依靠语言就可以进行描述的,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适度培养的。所以,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学科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而在小学教学阶段,小学科学并没有完全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重视,他们还是把“语数外”放在主要地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努力转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态度,把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轻松,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
        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动力,也是引发科学探究的开端。只有发现了问题,人们才会绞尽脑汁去寻找解决办法。爱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天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学习《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土壤,并把土壤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利用烧杯、蒸馏水、木柴等工具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让学生观察了解土壤中所含的物质。然后,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把心中的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问:漂在水面上的那层白色东西是什么?有的问:土壤被煮开后到底溶解了没?还有的学生问:把土壤放进水里加热为什么水会变颜色?……学生各有各的疑问,各有各的答案和理由。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耐心解答,照顾学生的感受,但是不应将答案一次全盘说出,而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培养其思维逻辑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路拓宽、思维发展的过程,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开展自主实践学习
        设计实践探究任务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实践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机会进行自主实践探究,让学生既可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能获得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由此实现小学科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笔者在综合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了实践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知识探究。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笔者在设计和布置实践探究任务时,会直接提出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由此来指引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向,如“通过探索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出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等。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学生,确保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实践探究状态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课堂探究效果,为其获得更大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生活实践,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下的教育,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性地锻炼小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都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这样就需要为他们多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实践性强,而且与生活的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依据小学生的生活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常吃的蔬菜和水果这部分时,科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即让他们去市场上或者超市里了解一下自己平时吃的水果和蔬菜的信息,如价格和营养价值等等。并让他们做一下简单的记录。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们拿出自己考察记录下来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分享之后,科学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引入关于膳食均衡的问题,重点讲解科学饮食的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也能明白了科学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让他们去市场考察记录,让他们真正地走入生活,他们也从而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另外,实现了通过生活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放大镜这部分时,在课堂中给学生认真仔细地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放大镜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应用,让他们意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然后布置课下作业,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要求做好记录。如你都用放大镜观察了哪些物体?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地方用到了放大镜?他们通过实践和记录,便会发现放大镜的妙用,从而增强了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生活的兴趣,从而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这个过程也是动手实践的过程,他们自由地探索、思考,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结束语
        小学生学习科学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探究性,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社会发展等事情的本质,并且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是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熟练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到达健全人格,各种能力综合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刚,李成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 (21):118+120.
[2]镡慧琴.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 2019(21):87.
[3]王中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1):6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