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运用 孙毅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孙毅
[导读] 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弥补应试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项目。高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高中通用技术课的特征是将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有关的基础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孙毅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264000
【摘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弥补应试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项目。高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高中通用技术课的特征是将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有关的基础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3-01

        引言
        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将通用课程作为高中需要学习的科目会增加他们的教学学习负担,这样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了他们对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但实际上,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需要接触和学习一些丰富的生活常识和技术知识,以此丰富他们的学识范围,提升综合能力。通用技术学科也是对高中学生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知识,能够有效将分散的知识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实际应用的价值。
        一、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物化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独特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该门课程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操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当前高中通用技术选取的内容将生活和素养相结的技术,保证学生能富有个性的发展。与此同时通用技术学科面对所有人,虽然高中生掌握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未来也极有可能不会从事和专业技术相关的工作,但也要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成为有一定动手实践能力,能解决一定实际问题的人。选取物化载体时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目的能让学生与所学技术内容产生共鸣,再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创意性十足的方案,更好地优化和改进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技术产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凸显发散性思维的设计要求,所谓发散即能有不同类型选择余地且能达到预期效果,如生活中常见的创意相框、创意展示架等。任何教育都要回归于生活,高中通用技术学科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想法极其重要,但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图纸、设计、模型等更为需要,此时就凸显培养学生物化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技术的存在因为人,也终将服务于人,因而通用技术中物化产品主体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致力于为生活增添光彩或分析、解决生活问题,使经学生物化过的产品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有利作用。相关研究指出,当学生发现自己做出的物品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则会产生较为强烈的表现欲望,例如将设计和制作的盒子能当做文具用品,还有学生在制作的作品上添加专属于自身的Logo,因此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注重把通用技术联系生活现象进行讲解
        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纯理论化的教材知识,考出高分,而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接触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从技术角度理解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应注重对技术知识讲解的生动性和实践性,把教材上抽象化的、理论化的通用技术知识结合生活的技术应用的现象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把握技术在现实中应用需要掌握的问题,提升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深度和实践应用能力。如对于“技术的价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技术应用的一些现象,如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活动中的应用,人造纤维技术在制衣活动中的应用,制冷技术在空调冰箱中的应用等,结合具体现实中具体的技术应用问题,向学生讲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而言的价值与意义。这样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到技术的价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上更加直观,结合生活现象更为有效地理解掌握技术的价值,从而使得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随先进技术与文化
        技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感受课堂互动学习的乐趣。这样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城乡差别,立足学生生活经历来选择事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对“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与保养”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明确技术产品使用中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以微波炉为例,城市学生对此都很熟悉,在家庭生活中也多有使用。基于此,可以组织学生对微波炉中鸡蛋爆炸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踊跃发言,这有助于推进教学深入进行,以确保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农村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接触,基本不关注、不了解微波炉,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实物,让学生熟悉微波炉,对学生生活体验中的不足进行弥补;也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案例,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知识,促进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通过整合生活化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春辉.高中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利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9.
[2]丁学真.高中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及其利用[J].新课程(中),2019 (11):280.
[3]陈洪.高中通用技术生活化资源的整合策略[J].名师在线,2018(33): 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