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梁玲
[导读] 音乐作为一项声乐艺术,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艺术底蕴的作用和价值,且可以帮助构建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传统音乐课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简单地唱几遍歌曲,至于作品中传递的思想、体现的乐理技巧则很少去深入研究。基于此,以下对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梁玲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四小学  657000
【摘要】音乐作为一项声乐艺术,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艺术底蕴的作用和价值,且可以帮助构建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传统音乐课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简单地唱几遍歌曲,至于作品中传递的思想、体现的乐理技巧则很少去深入研究。基于此,以下对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27-01

        引言
        律动教学集自娱性、游戏性、趣味性、实践性等于一体,符合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新要求,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优势特征鲜明,能够最大化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教师要系统剖析现阶段音乐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认知、心理等呈现的特征,准确把握律动教学要求以及优势,深度整合音乐理论教学以及课程实践,实现高质量音乐律动教学。
        一、身随乐动,优化学生对节奏的感知
        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技能,且对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音乐节奏概念性强,看不到也摸不到,若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音乐节奏的特点和存在,我们需要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以音乐作品《杜鹃圆舞曲》为例: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作品,然后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欣赏《杜鹃圆舞曲》,同时同学们要仔细思考一下,在聆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指出“我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画面,就像万物复苏了一样,很想跟着音乐一起跳舞!”,有的学生指出“这是一首刻画春天的音乐吗?我感觉到了一抹绿色。”我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好评,然后顺势延伸提问内容“同学们仔细感受一下作品的节奏规律,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此时学生纷纷展开思考,一时半刻给不出答案。针对这个情况,我将体态律动理念引入到课堂之中,例如:高音时手上扬、低音手下摆、长音伸开手、短音抱一抱。随后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模仿出相应的动作,并在这个基础上感受一下作品的节奏类型。这样一来,直接简化了学生的探索过程。



        二、借助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质,对于音乐天分有所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不小的学习障碍,在音乐课堂上不但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音乐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达成预期设想。针对这种现状,音乐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首要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舞蹈律动与音乐曲目完美融合,借助舞蹈律动带动学生自发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中。另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还应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感知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和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通过大量的音乐教学实践不难看出,舞蹈律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接受度普遍较高,有助于小学生理解与认同音乐内涵,并且舞蹈律动还能将单调乏味的抽象音乐语言转化为具象实质的肢体语言,无形中降低小学生音乐学习难度,高度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因此,音乐教师应在尊重小学生个人意愿与喜好的前提下精心编创舞蹈律动动作,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积累提供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小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进行《小黄鹂鸟》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小剧场,组织学生完成小黄鹂鸟与小主人翁的角色扮演,并结合音乐曲目编创具有蒙古风情的舞蹈律动,通过舞蹈动作的分组配合解决歌曲中轮唱的演唱形式,带动学生融进情境小剧场体会小黄鹂鸟与小主人翁欢快玩耍的意象。
        三、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实现分层音乐教学
        要想保障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必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设计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学习当中有所收获。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老师们就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轻松简单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简单的体态律动来演绎音乐,如在学习《打花巴掌》这一节的音乐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或者击打游戏的方式来掌握律动节拍,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在中年级的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让学生们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肢体进行律动,深化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如在学习《西藏》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西藏舞曲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西藏的理解,再教学生们怎样调动自己的肢体来完成藏族舞蹈;在高年级的音乐教学当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诠释和表达歌曲,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结束语
        舞蹈律动的应用对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采取结合舞蹈律动教学实际进行课堂准备、借助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舞蹈表情、认真调整学生的舞蹈姿态等有效对策,充分发挥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化作用,强化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力度,从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稳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巍巍.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 2020(15):88.
[2]张洁.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02): 63-64.
[3]张会.舞蹈律动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6):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