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韦芳慧
[导读] 幼儿的日常活动有入园、进餐、睡眠、游戏、教学、放学、家庭生活等,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相关的文明礼仪知识,由此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教学标准、文明礼仪教学策略等,把文明礼仪教学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在幼儿的最佳发育时期了解社会、学习知识、提升智力、提高情商、学会沟通,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韦芳慧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546200
【摘要】幼儿的日常活动有入园、进餐、睡眠、游戏、教学、放学、家庭生活等,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相关的文明礼仪知识,由此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教学标准、文明礼仪教学策略等,把文明礼仪教学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在幼儿的最佳发育时期了解社会、学习知识、提升智力、提高情商、学会沟通,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关键词】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24-01

        引言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的能力、品性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幼儿入园后,随着他们生活、社会交往的范围扩大,心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逐渐增多,但自制力较差,还属于他律阶段,因此,应予文明礼仪教育于日常生活中,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一、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中
        幼儿时期的孩子主要活动就是玩耍,他们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枯燥刻板的文明礼仪教育可合理的融入到游戏中,老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主题科学地设计游戏规则。老师从各种游戏中,挖掘有趣的活动素材,设计游戏流程和规则,或是邀请小朋友一起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创造一个多样、和谐、文明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激励,启发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意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并在行为和行动中表现出来。游戏过程中,难免发生矛盾冲突,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孩子文明礼貌地解决冲突,并进行事件跟踪。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需要对游戏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作出合适的评价和鼓励,让孩子学会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新思路。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无论是心理发展还是身体发育情况都无法脱离环境的作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意识到环境对于幼儿好习惯、礼仪规范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并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让幼儿成为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孩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课时候的礼仪,尊重老师、尊重小伙伴,老师发言时候保持安静;下课后与小朋友玩耍时候也要遵守礼仪规范,与小朋友和谐相处,遇到老师时候有礼貌,自觉问好。平时语言交流时要注重语言的文化性,努力营造好幼儿在园里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礼仪规范的必要性,从小就要养成懂礼仪的好习惯。例如,老师先做好表率作用,在学校里无论遇到家长还是同事都主动打招呼,热情地问好。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会学着老师的言行同样对待自己的长辈、老师、小朋友,在这样不自觉的行为中就养成了懂礼貌、有礼仪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关于礼仪的情景、礼貌问好等画面,营造优美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每天都能耳濡目染,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活动,比如模仿一些场景,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需要去问路,就要用到礼貌用语“你好”“请问”等,让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培养礼仪意识,规范自身礼仪。
        三、教学活动融合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教学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方式,让孩子身临其境,学习知识。文明礼仪作为幼儿园的重要教学主题,为了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学阶段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科教学主题与文明礼仪结合。例如,在语言课堂上,老师正面引导小朋友,说说家里谁最辛苦,有的说“爸爸”,有的说“妈妈”,有的说“奶奶”。面对每天辛苦工作和做家务的亲人,小朋友一定要懂得感恩,学习礼貌用语“XX,您辛苦了!”、“XX,您喝茶!”、“XX,我爱您!”向爸爸妈妈等表达感谢。在手工课堂上,需要用到制作工具、剪刀、蜡笔等,小朋友在缺少材料或者工具,随意拿用或抢用别的东西时,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小朋友解决问题,要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向同学借工具,不能抢别人的东西,提供帮助的小朋友也要使用礼貌用语“不客气”来回答。手工活动结束后,小朋友的进度和做工质量不一致,可能发生做得好的小朋友嘲笑做得不好的小朋友,这时也需要老师积极正面引导小朋友,取长补短帮助别人。文明礼貌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的每一处,让孩子亲身经历、真切感受,从实际中去规范他们的言行,并进行鞭策。
        四、通过家园携手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礼仪行为
        如果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全面落实家园配合,那么就会为家长与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素材时,那么就要充分的利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理解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应该进行配合,在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幼儿们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形式,如,“年的故事”、“中秋节的来历”“重阳节”……,让幼儿在观看了解、倾听讨论中懂得节日礼仪,家长共同参与,特设亲子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体验节日的传统礼仪和氛围。同时,再通过“过家家”的游戏环节,通过大带小实地操作等多种形式,比如,制作小礼物送弟弟妹妹等活动、懂得分享玩教具、不抢占。通过生活中的事迹正面启迪孩子的心灵和塑造良好的品质,让孩子对文明礼仪做到知行统一,这样才能收到圆满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进行礼仪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身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主的理念展开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教学,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探究合理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曹琳芳.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龚楠.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问题及实施途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3):183-184.
[3]吴珍珍.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 (04):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