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诗情——让学生尝试写古诗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熊小燕
[导读] 初学唐诗时,学生还有些兴致;可时间一久,他们就觉得有些乏味了;后来突发奇想,何不让他们试着写写古诗,或许能生发出些诗情画意?不必讲究太多的章法,只需表情达意便可。于是,给他们介绍了写诗的知识、步骤,余下就交由他们自由驰骋了;收上来之后,略作修改、推敲,从中精选了15首,在课堂上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诗情。

熊小燕    深圳市益田村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  518038
【摘要】初学唐诗时,学生还有些兴致;可时间一久,他们就觉得有些乏味了;后来突发奇想,何不让他们试着写写古诗,或许能生发出些诗情画意?不必讲究太多的章法,只需表情达意便可。于是,给他们介绍了写诗的知识、步骤,余下就交由他们自由驰骋了;收上来之后,略作修改、推敲,从中精选了15首,在课堂上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诗情。
【关键词】诗歌;意象;情感;手法;推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22-01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几千年文化的不朽丰碑。当我们走进诗歌天地,总不由地为之吸引,似乎来到了一个缤纷世界:这里有崇山峻岭,有茂林修竹,有大漠孤烟,有长河落日……走近古诗,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走近古诗,可以激发学生的诗情。
        当我们进入高二教学时,集中学习了选修课本——《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刚开始,学生还有些兴致,读起来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可时间一久,他们就觉得有些乏味了。我突发奇想,学生们读的诗歌也不少了,何不让他们也置身于诗歌天地中,学学古人吟诗作赋呢?于是介绍一些写诗的要领后,就放手让他们去纵横驰骋了。整个教学创作诗歌过程,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学会选取意象、确定主题
        诗歌往往需要借助一些意象来表情达意,即“立象以尽意”。意象主要包括景、物、人、事等。因此,学写古诗,选取意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尝试写诗前,我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再确定诗歌的内容、主题。
        经过一番启发,学生选取的意象可谓丰富:鸿雁、红叶、白露、夕阳、梧桐、落花、月亮、杨柳等等;如张某某同学的《夜半》:“窗边寄语人烟少,风声沙沙响叶间。静谧夜中月色清,勾起回忆起波澜。”,借助了“风声”、“叶子”、“月色”来抒写内心感受。
        再有,学生在诗中所表现的内容、主题也各有特点:有借助景物来抒写愁情的,有突出高中生活的辛苦的,有对自然灾害的藐视等等。如陈某某同学的《望月抒怀》:“朦朦月色照我家,挑灯温习师所授。遥想高中路漫漫,一何艰辛志难酬。”,相信诗中对高中生活场景的描述,道出了不少寒窗苦读的学子心声。
        二、学会以诗言情、以诗言志
        绝大多数的诗歌来自诗人的缘事而发,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观察、感受、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现,以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等。
        学生明确之后,能够借鉴古诗的形式(或绝句,或律诗,或词)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不乏情真意切、酣畅淋漓者。


如王某某同学的《行者赞》:“涉水跋山因有志,任凭险阻苦奔驰。枝头掩映清明月,自在山高路漫时。”彰显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志。又如杨某同学的《伤秋》:“鸿雁南飞天渐凉,风吹红叶人惆怅。不知落叶入谁家,看得伊人泪两行。”勾画出了一个惆怅女子的孤独身影。
        三、学会巧用手法、仔细推敲
        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可以加强诗歌的文采,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手法后,也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到写作中了,个别同学还能运用自如。如陈某某同学的《咏秋》:“夕阳西下云似火,余晖零落照人还。寒风冷刺深秋锁,白露凝霜凉心间。”这首诗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云似火”,生动的拟人“深秋锁”等。
        另外,推敲词句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环节。我告诉学生,写完之后得再细细揣摩,细细推敲,看有没有更适合表达诗歌内容的字词,有没有更能体现出诗歌意境的字词。
        如号称“青年才俊”的林某某同学,他写了首《春》:“柳叶轻拂万物苏,春雨滂沱落清湖。莺歌燕舞风浩荡,阳春三月映鸿图。”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诗里的“滂沱”二字比较突兀,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诗意,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二两句也显得有些不合逻辑,不合常理;因此,我把一二句调整为“细雨如丝洒清湖,柳叶轻拂万物苏”,朗读起来也就更自然流畅了。第三句我也作了些小变动,改为“莺歌燕舞同欢度”,更显得大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了。最后,题目我用了《咏春》二字替代,以更好地突出主题。
        四、学生作品展示、探讨交流
        不少同学用了心思去写诗,我也花费了一些时间去改诗,最后的环节就是讲评诗歌了。讲评时,我又把写诗的要领作了归纳,概括起来就是十二字:想意象,明主题,用手法,细推敲。
        然后,我从中挑选出了十五位同学写的诗作范例,用幻灯片展示。讲评过程中,我先请几位同学把他们创作的原因、思路作了介绍后,再作自我点评;其他学生也来了兴致,各抒己见,显然,他们很惊讶班上同学也能写古体诗,而且不少还真写得不错。
        最后,我也把自己写的二首诗作了展示,与生同乐,与生共勉。其一,《大展宏图》“柳絮飘飞满鹏城,燕子欢歌绕芳园。青春年少勤攻读,虎年宏图定大展。”其二,《巧手施画》“木棉娇羞立枝头,飞鸟盘旋绕故园。满室生辉源艺术,巧手略施出画作。”读了之后,他们也是备受鼓舞。
        可见,诗歌始终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散发着不可抵挡的艺术魅力。可以说,好的诗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让我们领略到其间的情真意切……作为一线老师,何不放手让学生尝试着尽情去写诗呢?就让我们激发学生的诗情,共同描绘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程帆《我听钱钟书讲文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版.
[2]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3]王钟陵《古诗词鉴赏》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