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张小霞
[导读] 在教学学理念与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选择,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展开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此前提之下,思维导图以其所具备的思路可视性特点脱颖而出,成为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要选择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仔细分析思维导图所具备的优势,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提高。

张小霞     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401200
【摘要】在教学学理念与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选择,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展开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此前提之下,思维导图以其所具备的思路可视性特点脱颖而出,成为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要选择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仔细分析思维导图所具备的优势,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2-01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化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学习知识,不单单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掌握其他相互联结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多样化,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语文思维与学科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思维导图重视起来,合理应用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思维发展的进步。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教学,通俗来说则是将学生们或者是语文教师的自身思维,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文字或者是线条,转变成为清晰、可观的知识系统,进而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不止能够有效推进语文教师和生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同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明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层次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进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还能够有效协助小学学生形成有效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们更加全方面地了解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所帮助,学生们就可以对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模仿与学习,从而在对语文知识的的理解方面向教师靠拢,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形成较为科学的语文思维,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增强合作学习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教师就应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性,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过去的具体实际应用中,通常因为学生表述不明的原因,学生之间无法完整明晰地了解对方的意思,大幅度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甚至合作学习有时候还不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高。但是思维导图的加入,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作用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思维方式也会得到多方面的补充,从而保障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例如,教师在讲授《静夜思》这一古诗的进程中,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对古诗进行阅读后,每个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最后结合成一份交由教师进行检查。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看到了古诗中的“月光”通过“霜”为隐喻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愁”、部分学生关注到了作者“低头”与“抬头”的动作,从而显现了作者心中的“乡愁”,表达了作者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思念。学生们在相互交流探讨以后,思维导图就会得到完善,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听教师的讲授,也就会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阅读理解。
        (二)阅读教学
        很多小学学生在实际听课进程中,思维较为活跃,常常会幻想一些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事情,如若语文课文文章内容过于繁多,使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进程中“迈不开步伐”,这样就会降低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语文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过于严肃,应当将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简明、易懂,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思维导图应运而生,其生动鲜明的特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热情,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语文课堂中。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程中,语文教师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中心内容展开分析与归纳,这种教学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散,十分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新知识后将之前学习的旧知识进行遗忘,尤其是在对篇幅较大的文章展开阅读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们阅读的效率,而把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两者展开密切结合,能够有效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比如,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预习新课程的进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多次重复的阅读,对文章内容的主体脉络展开充分的理解,并且在自身脑海中绘制出相对应的思维导图,将其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应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班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自身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科学合理的交流与探讨,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评价。同时,语文教师应当引导班级学生在此进程中,更好地优化与细化自身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鉴于此,把思维导图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程中,不只能够可以有效丰富学生们文章阅读的储备量,并且还可以持续加强生生之间的文章,阅读思维能力水平,通过班级学生有效的文章阅读与正确的阅读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们则会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更加充满兴趣,进而持续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及发散性思维能力水平。
        三、结束语
        结合本文重点,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受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止革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推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并且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思维导图教学的探究,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持续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更好地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们的全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闻苏徽.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0):8-9.
[2]林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39.
[3]缪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06):30.
[4]何艳莹.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