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李军
[导读] 由于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中学生具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军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  723000
【摘要】由于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中学生具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1-01

        引言
        物理,就是一门以事物为依据,通过对物质基本结构和一般规律的研究,达到加强运用知识目的的学科。物理思维,则是对物理事物内在规律和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意识的探究的思维。由于物理学习的对象就是物理事物,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之前,应该先初步的认识到物理事物,而后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并通过研究和学习物理知识,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抽象思维的培养,除了对基本概念的扎实掌握之外,也需要强调通过实验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媒介,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抽象的理论化的内容。抽象思维并不是凭空构造的,而是来源于实践,是对无数事实理论化抽象化的提炼。众所周知,实验研究对象本身与人们的直觉体验相去甚远,所以想要完全摆脱理性思维,对于物理问题解决的指导是不可能的。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对方的理解,从而共同作用于对问题的解决。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改变观察与实验不依赖理论的传统观点,改变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彻底抛弃理性体系,单纯发挥裁判作用的观点。现代物理实验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观察和实验其实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需要认识到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摒弃某一方。从实验中可以得出对于结论、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假设,假设被实验论证之后可以上升为理论,理论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验。特别是高中物理,由于学生不具备系统的误差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往往对实验价值和实验原理(即使是不允许的)持一种不屑的态度,而只注重操作。这种情况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对于长远的科研计划实施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把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放在实验设计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观察和具体的操作上。仪器原理以及在高中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理解和处理是实验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容被忽视和冷落,这直接影响了物理研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培养高中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增强其抽象分析的水平
        对于抽象思维来讲,它与知识概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以分析能力培养为前提。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如果单纯的依靠教师的理论教学,那样就很难让学生去概括基本的知识。从传统的教学上分析,为了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教师的教学一直是处于一个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完全处于一个机械化状态。


因此,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师,首先做到的就是把握好课前任务的设计环节,即在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课前作业,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自主性的思考与分析,寻找出相关的疑点、难点问题,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细致讲解,这样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自身对抽象问题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弹力》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具体教学措施如下:第一,设置课前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如一块橡皮泥与一个小皮球,在受到一定的压力后,橡皮泥的基本形态发生变化,而小皮球则是恢复到原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两种实物之间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呢?第二,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思考。第三,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对两种现象进行简单的概述,教师针对学生的概述进行详细化的讲解、分析。第四,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思考进行对比、反思,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便能增强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
        物理主要是以基本概念为核心,以基本原理为骨架,以基本方法为纽带构成的完善逻辑体系,它包含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物理学方法等内容都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首先,在编写教案之前,高中物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抓住每个章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结合章节知识在物理学内的意义、结构及地位等因素,找到章节所处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以此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此外,高中物理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及认知发展特点,既需要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还应当确保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使知识传授能够更加系统化。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应将教学内容重难点作为课堂主线,在内容设计方面尽可能引入生活实例,结构上需要充分利用逻辑思维方式,通过比较、归纳、替代等综合方法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教学“运动合成与分解”时,高中物理教师可引入飞机起飞的生活实例,将起飞过程分解为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从中研究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规律。即“分解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分解运动与合运动的共同作用产生的运动效果相同;分解运动存在独立性”。通过推理学生能够逐渐找出不同形式的运动规律,然后从简单平抛运动过渡到复杂斜抛运动,到最后所有的类平抛运动都可运用相同的思路进行分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生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高中物理和抽象思维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无论是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是运用都需要依靠抽象思维,因而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其更轻松地学习物理课程,同时促进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姚顺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20(07):32.
[2]杜春梅.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9(10):198.
[3]王婷婷.论在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