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莹莹
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北星完全小学 4103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对单亲家庭孩子实施音乐教育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对单亲家庭孩子实施科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再次针对实施小学音乐“治疗法”之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研究方法与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小学音乐;单亲家庭;孩子成长;教育教学策略
一、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实施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本人任教的农村小学,平均每个班不到30人,就有2人以上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所占比例为6.7%。这表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在这一阶段变得越来越迫切。选取本校10个班级的300名学生,其中有20个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基于这20个孩子展开研究调查与方案实施,经过几个月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实施,观察分析学生在音乐素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二)对单亲孩子实施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对于人思想的陶冶、性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借助小学音乐教学来完善单亲家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新课题。在此次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将小学音乐教学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治疗措施,称为“音乐治疗法”。小学音乐的“音乐治疗法”,它是基于学生情感出发的一种感染性疗法,没有严苛的语句,也没有严厉的体罚,更没有大量的任务和作业,而是站在单亲家庭孩子的角度,结合音乐本身的内涵与特点,将音乐中的艺术、情感、故事等融入到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与生活中,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情感,并且鼓励孩子们去体验、去创造,由此达到“治疗效果”,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综合能力与思想态度。
二、对单亲家庭孩子实施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鼓励热爱生活
结合趣味生活故事,展开角色表演。如《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有效介入,一部分学生扮演蜗牛,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黄鹂鸟,在诙谐、有趣的表演氛围下学习音乐。还可以研究模仿小猫、小狗、小鸭的叫声与音乐中的音高联系,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且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组织音乐活动,强化合作能力
一是组织音乐游戏,鼓励自主参与。在游戏活动中发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创新思考。学习《蓝鸟》、《飞呀飞》等相关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将音乐与舞蹈表演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在集体舞蹈展示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学习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
二是引导自制乐器。学习“小小音乐家”相关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快乐的音乐会》、《小乐队》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制乐器,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乐器材料,展开音乐活动。学生展开自制乐器表演,感受不同的乐器展现出的不同音乐、旋律与节奏,深入体验不同魅力的乐器展现的美。将塑料瓶封上一些砂砾或豆粒,制成沙锤,有的用塑料垃圾桶制作成简单的桶鼓,有的自制串铃,有的选用木鱼、碰铃等作为自创的乐器。通过鼓励幼儿自制乐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三)激活音乐体验,陶冶思想情操
一是强化音乐体验,陶冶学生情操。借助多媒体设备、钢琴伴奏或学生自制乐器表演,在学生们唱歌、跺脚、拍手等一系列动作配合下,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与柔和,培养高尚情操,规范行为动作,促进健康成长。
二是引导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爱和平”这一单元的音乐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心中充满爱,《各国儿童心连心》、《小小白鸽》等音乐课程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加强情感体验,增加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之心,用爱营造温暖的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四)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创新能力
一是激发奇思妙想,培养思维能力。如“童年的回忆”中,《彼得与狼》音乐课程的教学,可以借助游戏形式展开,通过激发奇思妙想,展开角色扮演游戏,学生感悟音乐中人物的律动,在表演中创新思维,深入体验音乐的趣味。
二是选取生活元素,放飞生命之歌。如“雨花”中的《踩雨》、《雨滴》等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雨的感觉,以及生活中雨的形象,其次引导学生借助音乐感悟雨。引导学生产生内心的共鸣。
三、音乐教学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效果
(一)音乐素养方面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经过音乐“治疗法”之后,音乐素养有所增强。音乐素养不仅体现在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方面,更体现在音乐意识、音乐技能与音乐内涵等方面。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会了运用音乐和感悟音乐,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苦恼,愿意借助音乐形式与伙伴们分享酸甜苦辣,并且表现音乐的形式增多,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等多方面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强。
(二)合作能力方面
在游戏形式、活动形式的音乐学习方案实施以后,以合作互助为形式的学习模式增多,学生们更加乐于参与到活动与游戏中学习音乐。音乐课程成为了释放压力、培养艺术情操、增加师生感情、鼓励交流表达的殿堂,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合作互助、交流探讨,分享对音乐的感悟,共同运用角色表演、游戏模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三)实践能力方面
经过2个月的音乐治疗学习过程,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表现的更加乐于和其他人合作交流,并且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其中,实践能力也大幅度提升。20%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组织、音乐主题展览组织等,他们将自己的热情放在了与音乐、体育、舞蹈等艺术的融合中,也更加热爱学习,努力参与合作实践与学习互助。
(四)创新能力方面
经过两个月的音乐“治疗法”,学生们整体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专门分析这20名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更加善于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这20名学生中,有90%的学生学会了自编自导与自演,改变音乐歌曲,随着音乐歌曲创编舞蹈,或改编带有音乐的小话剧,他们将音乐转换成不同的形式与内容,表达了自身对生活与艺术的热爱。由此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四、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在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遵循情感教育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关怀与温暖,实施激励性、鼓励性与感染性教育策略,结合小学音乐的艺术性、熏陶性与感染性特点,采取科学的小学音乐“治疗法”,从结合生活实际、组织音乐活动、激活音乐体验、鼓励音乐创造等方面出发,引导单亲孩子积极融入到小学音乐学习中,以音乐熏陶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在音乐的殿堂中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让单亲家庭孩子重新获得健康的身心。
(二)建议
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为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也为了培养健康身心的一代人,不应该仅仅从小学音乐教育着手,还应该加强各学科教育的综合,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品德课程、美术课、体育课程等课程的内容,加强多学科综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还应该配合阶段性教育成效登记表,对单亲家庭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做好记录,以周、月为单位进行,实时观察、定期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最后,学校方面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创设健康的家庭和学校学习氛围,加大措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马凤英.小学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张励.单亲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J].小学教育研究(理论版),2014(2).
[3]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