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效果有效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 刘小四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看到
        刘小四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镇安丰初级中学     232251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看到。在初中阶段,教育者要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促使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高高效的音乐教学。在此,本文从“培养兴趣,打好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渗透情感,促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创作力”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兴趣;实践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是十分重要。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音乐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身心愉悦提供一定的帮助,还可以促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得到有效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但是从目前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其受重视程度还不够,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切实不断优化教学,从多方面出发来引导学生提升音乐学习效果。
        一、培养兴趣,打好学习的基础
        初中学生思维与好奇心相对来说都比较活跃,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好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发展。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从兴趣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可以发现,很多初中生是喜欢上音乐课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只是觉得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得到文化课之外的放松而已,并不是真正对于音乐感兴趣。为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一些音乐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游戏。游戏是学生十分喜欢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枯燥性,既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促使学生有效掌握一定的知识。具体地,以《校园的早晨》这节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要把握正确的调子。但是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是引导学生来进行合唱的,在合唱的过程中教师难以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同时学生自己也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即让学生每个人都负责一句歌词,然后教师为学生配乐,让学生轮流来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一定的趣味性,还可以切实发现自己的问题,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小组合作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探究的热情,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接受灌输,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根据这种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就应该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音乐也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教师也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此,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就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伏尔塔瓦河》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主探究。在欣赏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学生需要去了解伏尔塔瓦河是哪个国家的,这首作品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中描述了什么内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探究任务,去让学生进行自主解决。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探究来的知识进行汇总,进行共同的交流,实现“1+1>2”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同时,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音乐知识,如对于《伏尔塔瓦河》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等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三、渗透情感,促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
        音乐特具情感性,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进行创作,作品里面肯定会表达作者的特殊情感与创作的初衷。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握和确立音乐教学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音乐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此,教师需要切实挖掘、展现音乐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促使他们加以体会。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艺术。
        例如,还是以《伏尔塔瓦河》这节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情感。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这首音乐作品的作者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将捷克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等展现出来,促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如果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此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如果自己要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会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呢?以此引导学生去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
        四、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创作力
        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在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利用音乐去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为此,教师不能将音乐教学局限在有限的课内,需要认识到课后实践训练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将所有的内容都讲解出来并组织学生训练,尤其是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必须注重课外实践训练,让学生借此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运用到创作中。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每周(月)一歌、音乐周(月)等群众性歌咏活动。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可采用“竞赛”、“评奖”的方法,结合节日、艺术节、定期定时在校内、班内开展如歌咏比赛、器乐比赛、音乐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创作知识的整合应用,确保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标。同时,在课下,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音乐创作主题,如“我的父亲母亲”,让学生在自己的情感基础上将自己对于父母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完成一定的自主创作,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要能够进一步的重视起音乐学科,帮助学生们获得进一步的成长。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利用高效的音乐教学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能够提高自身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树立起对于音乐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可以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先余.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3):159.
        [2]马东利.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现[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225-226.
        [3]尹冬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17(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