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李志民
[导读] 音乐是培养学生基本艺术修养的学科之一,也是涵盖人类文明闪光点的特别存在
        李志民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摘要:音乐是培养学生基本艺术修养的学科之一,也是涵盖人类文明闪光点的特别存在。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地进步,音乐教学也应该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而创新发展。我们要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工作当中稳定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们创造流光溢彩的音乐天堂。让学生在初中音乐的学习中源源不断的收获知识,培养基础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作为一门以学习与鉴赏为主的科目,在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初中音乐的课程设立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舒缓与放松,同时还能够将基础的音乐知识渗透其中,在日积月累之中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熏陶个人音乐审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且还有着挖掘学生艺术潜能的可能性,是培养新时代综合人才的强大助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群体广泛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好奇心旺盛,行动力较强,在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时,初中音乐教师更是需要拥有一定的耐心与决心,有针对性的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初中音乐的学习上来,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与课堂积极性,正视初中音乐的学习,不断地深化自身的学习修养,提高学习能力。
        (一)缺少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视
        在许多主科任课教师的眼里,音乐、体育与美术等学科都是可有可无不太需要学习的副科,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帮助作用不大,所以在整体的科目学习中,音乐总是被忽视掉。因此伴随而来的便是大多教育工作者们放弃对于初中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将学习生活的重心都放到了主要考试科目的学习上,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逐步增加,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得到释放。并且在学校中,由上而下对于音乐科目的忽视,也让学生们在有限的音乐课堂上并不能重视音乐知识的学习,自由地在音乐课上做各种事情,态度较为散漫。这样,初中音乐任课教师与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音乐的教学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僵化,无法引起学生兴趣
        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上,因为教师与学生们双方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导致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的僵化,任课教师守着教材和黑板一边做板书一边讲解知识内容,而学生们则被动地坐在台下接受着教师的授课,这种非常传统又非常老旧的教学模式,或许在其他上科目上可以获取有效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初中音乐这种需要互动的科目上,则是需要进行改变的。俗话说兴趣是促使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想要引起学生对于初中音乐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被搁置在过去的历史之中,选择现代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进行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三)教学活动缺乏创新,缺乏与生活的融合
        与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学活动可以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上的时间,能够让教师利用学生们的课下生活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实践各种教学活动,以达到将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目的,丰富学生们的课下生活。而目前音乐教师们常用到的教学活动翻来覆去总是老几样,也很难让学生们体验到更加有趣的音乐学习历程,更是无法将音乐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能有效的将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吸收内化,这样的学习是无意义的,更是无效的。


        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究
        (一)重视音乐学科学习,加强师生互动
        在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实践方面,任课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负责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要以对考试有没有用作为标准看待音乐学科。音乐这门学科的设立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们基本的乐理知识,在音乐课堂上带领着学生们一同学习演唱各种歌谣,了解过去与现在的歌曲流行形式,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情操。并且只有在学校里,只有自上而下都意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将这种氛围感染到学生们,让学生们体会音乐课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与教师们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不再一味地被动接受,尝试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内容,养成优良的学习意识。
        想要引起学生们对于初中音乐课程的重视,就要试图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以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来获得音乐学习上的进步。比如在学习到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民歌《落雨大》时,作为在本地代代相传的学生必学的童谣之一,能够让学生们看到重现在歌词中的下雨时的西关地区,充满童趣的歌谣也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学习上的疲劳一扫而空,让学生们充分享受音乐课的乐趣。教师还可以用自己优美的嗓音去引领学生们一起唱这首歌,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在学生逐渐熟练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发的进行练习,让学生们自愿的上台进行演唱。在此过程中逐渐的令学生发现音乐的乐趣与魅力,让学生们树立起学习初中音乐的意识,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加强音乐学习。
        (二)发展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或许学生们在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已经领略了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对老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是兴趣缺缺,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们而言,过于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失去上课的欲望,人坐在课堂里,但心思已经飘散,教师的授课内容讲的再形象全面也传达不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了。面对如此状况,教师们就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尝试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课堂有着渴望的心态,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进度将会得到高效率的提升,与学生实现合作共赢。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初现萌芽,跃跃欲试。掌握全新的教学手段,发展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是现代化教学的新任务。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珠江两岸的歌”中的侗族大歌《五月蝉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有关于这首歌的舞台表演与青年歌手大赛上的合唱表演,让学生们在动态的展示中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去理解五月蝉歌所表达出的侗族人民的生活内容,并且去感受大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所体现出来的震撼与享受。从而让学生们掌握有关于大合唱的基本音乐知识,并且认识到《五月蝉歌》的风格,也给学生们拓展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音乐是雅俗共赏的,音乐的学习与鉴赏不单单是指向高雅的音乐艺术,也是要去了解时下的流行趋势的,雅与俗之间的共通点是没有分界线的,上层人士喜欢的是音乐,普通民众喜欢的也是音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想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就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与曲风,学会雅俗共赏,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体验,培养个人审美。
        例如在学习《托赛里小夜曲》与《草原之夜》时,要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是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碰撞,不仅仅是国界的不同,还有两种音乐的表达也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优秀的音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组成音乐小组,在课下去试着观看一场音乐剧,观看一部音乐电影,或者由教师来组织学生们一起欣赏关于两首曲子的视频,带领学生们一同学习音乐鉴赏,将音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综上所述,要重视初中音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当中深入改革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面貌引领学生们进行初中音乐的学习,以达成积极有效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许琳.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祖国,2017(7):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