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
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幼儿园
摘要:学前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孩子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而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所需要的教育是具有全面性的,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不能够很好地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在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上,教师就要重视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和科学性,使得教学方式更好地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启蒙;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中,艺术领域是重点的教学内容,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幼儿初步地感受生活中的美,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艺术有很多种,音乐、美术、舞蹈等,都对幼儿的人生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通过音乐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音乐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使得幼儿能够用音乐来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促进幼儿快乐、全面的成长。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并积极地落实音乐启蒙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通过环境创设为幼儿做好音乐熏陶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来说,很多时候教学的地点不仅仅是局限于教室之中,更重要的是存在于幼儿的生活当中。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内容较少,更重要的是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音乐教学开展的初期,教师应该通过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幼儿做好音乐的熏陶,而不是单一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学习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所以传统的讲述法教学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的心理。而通过环境的创设,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下,渐渐地认识音乐并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教师就可以从教室的布置上入手,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播放一些符合幼儿心理和认知特点的音乐,让幼儿能够在此熏陶下对音乐旋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家长进行合作,让幼儿也能够在家庭中接受到良好音乐的熏陶。例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为孩子们播放一些音乐。音量不用太大,不必要求孩子专心地听音乐,不必强求音乐的声音一定要盖过孩子的玩闹声。如果家中有很多人在走动或有电视声,则最好不要放音乐,以免让音乐成为噪音。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促进其音乐水平的成长。
二、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开展
在实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学习内容的认知都是不同的。小班阶段的幼儿无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认知能力上,相对于大班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弱的。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针对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接受到与之认知和心理特点相符的教育,既能够适用每个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还能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教学的开展。
每个阶段的孩子适合的音乐内容不同,教师就要以孩子们的年龄为基础,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在对三岁以下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轻松愉快,形式比较“柔”,且具有很强重复性的音乐对其进行音乐启蒙,让幼儿能够初步地认知音乐。在对小班幼儿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幼儿教师就可以逐步加大幼儿音乐的一般性,并在其中渗透一些中国风音乐。在对中班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音乐内容要具有一些个性,旋律逐渐增强,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在对大班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少数的、积极健康的成人音乐教学。通过对音乐内容的划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知音乐,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水平的提高。
三、组织丰富的歌唱活动提高音乐水平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一定要具有丰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在对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通过理论性教学加以丰富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而是应该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因为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还不够充分,仅仅是理论性教学不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音乐,也能够让孩子们以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还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进而促进教学的开展。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丰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够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水平。例如在元旦的时候,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元旦联欢会的活动开展音乐教学。例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最为常见的合唱音乐教学,幼儿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活动的基础,让孩子们通过合唱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并且还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
四、结合乐器演奏感受音乐学习趣味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也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音乐,但是也只有让人能够接受的普遍认为的优美旋律能够称之为音乐艺术。除此之外,音乐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歌唱这一种形式。更多时候通过乐器的演奏、合唱等更能够体现音乐的艺术性。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便可以积极地结合乐器演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到更多乐器,还能够让孩子们认识到音乐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孩子们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音乐旋律,也正是这些音乐旋律组成了不同的音乐形式。幼儿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化为基础,通过乐器演奏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如“锅碗瓢盆”等,让孩子们通过敲击的方式感受不同物品所发出的声音和旋律,从而在此过程中感受音乐。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制乐器,例如在塑料瓶里装米粒或沙子,不同粗细材质摇晃起来声音质感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演奏的过程中认识旋律,还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得教学更好地开展。
五、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其音乐素养
幼儿还处于人生成长的初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孩子们对美的认知还是不足的。同时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被不良的事物所影响。而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提高孩子们音乐审美能力。这一能力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分辨出美的音乐和不美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积极地接受一些良好的事物,用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音乐影响幼儿的成长,从而提高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够让孩子们在良好的音乐熏陶下促进其健康人格的成长,既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教室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的方式引导孩子到户外当中去,让孩子能够倾听室内室外大自然的声音,例如风声、雨声、动物叫声等等,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分辨声音。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倾听的方式更好地认识音乐作品,然后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音乐作品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孩子们音乐的欣赏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在幼儿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以一个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开展音乐启蒙教学,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幼儿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为幼儿之后的成长和人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珂晶.幼儿音乐启蒙的园内外合作培养模式探究[D].2017.
{2}杨新颖.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