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济”背景下的反思及解决路径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朱昱名
[导读] 摘要: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指出:“新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中国、印度或者互联网,它将由女性驱动。”可见女性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合肥市  230000
        摘要: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指出:“新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中国、印度或者互联网,它将由女性驱动。”可见女性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她经济”逐渐走上舞台中心的同时,我们以批判的视角分析其背后潜在的文化工业、消费身体、快感操控、粉红税等社会现象及其优化路径,有助于社会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她经济”;消费身体;快感操控;粉红税
        “她经济”也称女性经济,是指随着女性经济发展和社会地位提升,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近年来,“她经济”的强势崛起,推动经济结构和消费的发展与变化,但其在尊重女性话语权的同时,也带来受众商品化、文化工业以及消费者心理操控等危机,何谓消费社会?如何促进女性消费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女性经济繁荣之背景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女性越来越注重经营事业,保持经济独立,女人越来越能赚钱,也越来越会花钱。尤其是如今的80、90后女性,成为消费主力军,根据《维度》调查,在每月日常消费的金额上,超四成男性在千元以下,但几乎同等比例的女性每月花销1000-3000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独立性也越来越突出,根据《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中的相关数据,中国大陆地区与配偶共同挣钱养家的女性比例高达62%,有91%的女性是家庭收入来源之一。
        有关数据还显示,全国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50%的男性定位产品由女性购买。阿里相关数据显示,阿里在线电商销售额的70%由女性贡献。《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中显示,大多女性负责日用品、服装、配饰、化妆品以及儿童用品方面的预算决定,电子产品以及旅游花费等方面女性也会参与决策。
        在“她经济”催生了更多女性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媒介产业也纷纷转型,如《甄嬛传》、《如懿传》等大女主剧霸屏,《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偶像养成类节目满足“女性凝视”需求、婚恋类真人秀《心动的信号》在2018年播出后长期占领微博热搜榜,这些有力证明了“她经济”下所制作的媒介产品,正在从以女性为题材的创作向针对女性观众制作的方向转变。
        女性消费逐渐登上经济舞台的中央,人们听到更多从前被忽视的女性声音和女性需求。然而鲜花总是与荆棘并存,消费社会带来的潜在危机也不容小觑。
        二、“她经济”崛起背后的潜在危机
        (一)身体消费桎梏女性自由
        传播学者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道,人的身体本来是进行消费的,如今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这是因为,身体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一种可以作为消费对象的时尚品。衣服是时尚的东西,覆盖在人的身体作为“皮囊”也被时尚化。
        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身体,而这种消费尤指女性,她们追求时尚和健身、整容等身体消费为人们制定了美和健康的标准,女性按照这种标准来享乐,实际上是一种约束,按照时尚化的方法来消费自己的身体、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被深深地束缚在“标准身材”或“美丽容颜”的牢笼里无法自拔。
        比如女性在广告宣传下,购买健身卡、美容卡、做医美、吃减肥药、素食餐等等,她们认为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才不会失范。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与人的生理需要无关,人们的消费不仅要服务于自己的身体,反而在消费自己的身体。这种消费同时兼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二)快感操控导致虚假需求盛行
        在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中,文化成了娱乐,娱乐本身成了人们的理性。娱乐再造了幸福感,压制了反思。比如大女主剧里的女主角全体“开挂”,这种扭曲女性独立的真正含义,用虚假的“人设”和“梦想”来吸引观众消费情感的“文化工业”又称快感操控。
        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有言:“快感总是意味着什么也不思考,意味着忘记苦难。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逃离,但不是人们所说的逃离悲惨的现实,而是逃离最后一丝抵抗的念头。” 女性为了短暂摆脱和忘却生活压力、焦虑心理以及精神空虚,选择用消费狂欢进行替代性满足,求得一份虚假的“心安理得”和心理满足。

马尔库塞也曾批判这种“我消费,我存在”的虚假需求是一种多余压抑,它使人们成了消费的工具和被操控的对象。
        (三)“符号消费”导致人的物化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生产和消费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满足需求,变成了满足欲望。从生产方面来看,本来生产是为了满足需求,当生产出来的东西超出人的自发需求范围时,生产的目的就变成了生产“符号溢价”。
        比如影视剧《三十而已》中的女主顾佳,必须用“爱马仕”的皮包才能打入所谓的“太太圈”,这时候的“爱马仕”皮包就成了一种身份认同、融入圈层的象征,已然成为一种“社交货币”。鲍德里亚认为,当生产出来的东西超出人的自发需求范围的时候,生产目的就变成了生产“符号溢价”。当人被物化为“物”的奴隶,便丧失了主体性和批判性,反过来被物操控。这种“符号消费”在女性消费中更为凸显。
        (四)粉红税凸显性别歧视
        “她经济”时代同时还催生了“粉红税”,“粉红税”一词用以指代对于相同商品或服务,女性所支付的价格常高于男性的现象。如今“粉红税”弥散在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中,从脱毛刀、增发剂等个人护理用品到衣服、玩具再到剪发、干洗等日常服务都比男性的贵。
        生而为女人,不仅相比男性需要额外购买产品与服务的花费,而且还要面对收入不公正的待遇,例如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同工不同酬,不招大龄未育女性 用人制度。这些现象都暴露了潜在的女性劳工歧视与价格性别歧视的问题。
        三、“她经济”下的解决路径
        (一)警惕消费主义,加强价值引导
        女性消费主义随着“她经济”势不可挡而来,个人、社会、政府、市场共同努力加强正向价值引导,警惕消费主义,转变消费观念,成为当下最值得人们思考的话题。
        首先,当今时代下的女性虽然大多拥有独立经济,但是仍需拨开文化工业化所制造的伪个性化、侵蚀自我、快感诱惑的迷雾,警惕读者中心主义,消费主义,提升自身修养,辨别能力,理性判断能力。
        其次,作为媒介产业机构,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减少同质同构的大女主剧、爽剧、造星工业、洗脑婚恋节目,营造有价值、有内涵、有营养的媒介产业和商品。如今年受到女性广泛关注的影视剧《三十而已》就朝现实生活更迈进了一步,把当今女性面临的现实压力、困境展示出来,比如能力超群又一心顾家的顾佳也会遭遇丈夫出轨;王漫妮在职场努力打拼多年,也会遭遇瓶颈,遭遇渣男;安心做一个平凡妻子的钟晓琴也会遭遇丈夫冷暴力。这些指导女性从虚拟幻想中拉回现实,对解决生活困境给出有价值的参考的节目,才是媒介担当,责任所在。
        最后,作为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政策,同时大力倡导和扶持关心女性成长节目以及真正关爱女性的产品。正确的导向和价值观才能让女性产业更加理性、健康地发展。让消费产品成为女性的使用工具,而非自己成为产品的奴隶。
        (二)促进同工同酬,抵制“粉红税”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凡自然而平等的人,既然人人具有同等价值,应当分配给同等的权利”。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和前提,大到城邦、小到公司,都应当遵循平等公正自由的原则,社会才能稳步持续向前发展。
        实现经济平等、机会平等,不让同工不同酬成为企业堂而皇之剥削女性劳工的利器,不让“粉红税”成为商家剥削女性消费者的手段,是一个需要国家、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和政策、法律的保障,以及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在公共领域的互动、监督和批判中。
        结语
        “她经济”作为当今经济新增长的新趋势,我们应当用理性、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我们一方面应肯定“她经济”的经济发展地位以及为女性发声的社会进步性;另一方面,也要理性看待女性消费主义,反思背后的潜在非理性消费,虚假需求以及性别歧视等问题,促进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建造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197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2006年4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是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