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厚朴”繁育技术简章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刘微微 周书兰 肖云璐 李海燕
[导读] 摘要:厚朴,又名川朴,属于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
        四川云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宜宾市  644000
        摘要:厚朴,又名川朴,属于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树皮褐色厚质。叶片大,前段呈圆钝状,边缘微薄状,柄端粗壮。花期为每年的5-6月,花朵呈白色。果期为8-10月,果子为长卵型。有着“三木药材”之一的美名,根皮、树皮、花和种子都可入药,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主要生长于海拔600-1500米的山坡林地间,喜光类植物(幼苗期需适当遮阴)、适应于周围湿度较大的环境、根系发达,适合种植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繁育和扦插繁育。
        关键词:厚朴;三木药材;种子繁育;扦插繁育
        1 主要价值
        1.1 药用价值
        厚朴中药中常常用到,有着“三木药材”之一的美名,目前为止,已从厚朴中成功分离的化学成分高达100多种,主要为生物碱类、酚类和挥发油类化合物,这三大类物资【2】。厚朴在药用方面有祛湿化痰、下气除螨、减缓吐泻、清痰止咳和治疗腹胀便秘的作用外,据调查还有着抗菌、抗溃疡、抗痉挛、抗病毒、抗肿瘤和防龋、镇痛、消炎等作用。【3】
        1.2 园林价值
        厚朴为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二级保护植物。在园林方面,因厚朴叶片大而浓密,开花大且美丽,常用于行道树和庭院点缀观赏使用。并且因为厚朴的根系较发达,在保持水土方面和维持生态平衡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4】。
        2 主要繁育方式
        2.1 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2.1.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应尽量选择在半阴半阳、排水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且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
        2.1.2 整理
        当年冬季深耕苗圃地25-30cm,将土块至1-2个月风化后,翌年春季用锄头等工具将土块打碎,每亩地使用草木灰2000kg或腐熟的有机肥1000kg拌和土壤并均匀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细平苗圃地后,做高15-20cm、宽1-1.5m的苗床并在周围挖好排水沟,防止积水。
        3 繁育方式
        3.1 种子繁育
        3.1.1 选取及处理
        (1)种子的选取
        先选取健康壮实的厚朴为采种母树,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厚朴果实露出红色的种子时方可采摘,并选取种子饱满无病的进行留种。
        (2)处理
        因厚朴的种子外较坚硬并有一层蜡皮,导致吸水难发芽慢,为促进种子的发芽,在播种前先处理:①用水温在18-25℃的温水浸泡种子2-3天,用圆木棍轻轻碾压除去外皮,并将种子取出用18-25℃的温水洗净,先用干布吸取种子外的水分,再晾干。②将种子与砂土混合后可进行播种。
        3.1.2 播种方法
        播种方式主要以“条播”为主,挖行距在20-30cm的播种沟,每隔5-7cm播种1-2粒种子,再覆土并浇水。
        3.2 扦插繁育
        3.2.1 扦插枝条的选择及处理
        (1)扦插枝条选择
        在每年的2-3月,剪取1cm左右粗的1-2年生的无病虫害枝条作为扦插枝条。
        (2)处理
        将选择的枝条全部用枝剪剪成长度20cm的扦插枝,并保证每个枝条的形态学上端部分留有2-3芽点。将剪短后的枝条按30根为一捆且保证扦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朝向一致,使用ABT生根粉浓度为50-200mg/kg浸泡扦插枝条2-10小时后可进行扦插。
        3.2.2 扦插方法
        苗床上用小铲子每隔5-7cm挖一个仟插穴,按形态学下端在下,垂直扦插,插入土壤部分为枝条总长度的2/3,覆土并浇水,盖薄膜。


        4 苗床管理
        4.1 施肥
        翌年3月份,种子出芽高度在5-7cm或扦插苗萌发新芽后,每亩地均匀撒施1000kg有机肥,进行第一次施肥,以促进生长。5月初时,使用遮光率在75-85%的遮阳网搭建遮阳棚,防治幼苗暴晒烧叶,在6月初,使用浓度为0.5%尿素进行喷施补肥即可。
        4.2 除草
        除草开始时间从种子萌发后或扦插苗出芽后,要经常巡查苗圃情况,发现存在杂草就人为进行拔除,以防止杂草的疯长抑制厚朴苗的生长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5.1.1 根腐病症状及防治
        (1)症状
        根腐病主要危害时期集中幼苗期,发病初期导致根部逐渐腐烂,从而影响植株对营养和水的吸收能力降低,使植株的叶片逐渐发黄,在随着白天光照的影响,植物的水分蒸发,叶片出现蔫萎,然后根腐病的慢慢加重而导致根茎部蔫萎变褐而导致植株死亡。
        (2)防治
        出现根腐病是由于土壤杀菌不完全、幼苗根茎部受伤和长时间的排水不良所诱发的。应首先注意在苗圃除杂草时尽量不要伤到幼苗;注意苗圃排水,如发现积水要及时处理。当已经感染根腐病时,可使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每6-7天灌根1次,连续3-5次即可。
        5.1.2 立枯病症状及防治
        (1)症状
        幼苗期时常发生,主要是在种子刚刚发芽出土不久的时期,土面边缘的茎底部位出现深褐色的斑点,斑点逐渐扩大,逐渐萎缩腐烂,导致植株倒伏死亡。
        (2)防治
        幼苗生长土壤湿度大,土壤粘度大排水效果不好时常有发生立枯病,光合作用不足,幼苗抵抗力差也容易发病。首先应该改善土壤的湿度和光照强度。当已经发病时,可使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处理,每6-8天1次,连续3-5次即可,如果有倒伏死亡的植株,将死亡植株挖出烧毁并对以前的栽植位置进行消毒处理。
        5.2 虫害
        5.2.1 蛴螬
        (1)症状
        蛴螬主要是咬食幼苗的茎下部和根部后,苗床成小片的区域出现蔫萎,用手轻轻提已经蔫萎的幼苗可轻松拔出。
        (2)防治
        当幼苗出现蛴螬危害的症状时,应及时使用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地面渗透喷施,对幼苗死亡的周围区域可适当的进行灌根处理,每10-12天1次,连续2-3次即可除去。
        5.2.2 蚜虫
        (1)症状
        蚜虫主要以幼嫩的部位吸取植物的汁液喂食,从而破坏了植物组织,导致植物出现多种不良症状死亡,一般受蚜虫危害的植株会出现卷叶、黄叶、斑点、缩叶等现象,并且会伴随多种植物病毒危害。
        (2)防治
        首先蚜虫的发生期3-10月,4-5月为高发阶段,土壤干燥和弱苗易受蚜虫侵害,所以前期预防阶段应时刻关注苗圃土壤的含水情况并补足苗木的肥力保证幼苗营养充足。当幼苗出现卷叶、黄叶、斑点、缩叶等现象,可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或使用30%吡虫啉800倍液进行喷施,每7天1次,连续3次即可防治。
        参考文献:
        [1]张永太,吴皓. 厚朴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96-99.
        [2]龚建明,林勇. 厚朴的现代研究与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2008(02):125-126.
        [3]王承南,夏传格. 厚朴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2003,021(003):80-81.
        [4]熊璇,于晓英,魏湘萍,等. 厚朴资源综合应用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4):88-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