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李洁琼1 李宏伟2 冯磊3 李琳4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  30006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生产,通过对农业机械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种植效率,适合新时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与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农业技术水平及农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且农业逐渐实现了转型,以机械化的方式全面取代了以往的生产方式,有效减少了各种资源的投入,并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农业过渡时期,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范围逐渐拓展,但会限制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将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合理应用在农业机械化中,采取科学的对策积极推广,以全面优化农业生产。
        1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内涵
        ①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紧密融合起来的农业,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题中之义,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设备替代人力、畜力,最大限度的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资源输出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企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②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农业机械化是利用适用的机械设备等先进生产工具逐渐改善农业发展落后局面,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实现了农、林、牧、渔业等各部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改善劳动者劳动条件,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综合力的提升。
        2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2.1 政府牵线,带头示范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统筹兼顾和优化工作部署,以解决本地“三农”问题为契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根据自身农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呼吁农户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或者以入股的方式投资农业现代化企业,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将农机化技术推广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为农业机械化推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农业机械化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机械化设备科技水平逐步提高,这就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且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农副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节省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力等资源的高投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为农民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创建“互联网+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
        一方面,优化设施条件,引导适度规模生产,为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创造便利条件,基于此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耕整、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推广机械化服务模式,在其他环节可自备一些具有购买能力的小型农业机械,譬如小型运输车、背负式植保机等,在农产品加工处理上引入清洗和杀菌、分级与仓储等社会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设施装备租赁服务。

另一方面,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互联网+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衔接农作物种植管理信息系统与农业机械化信息系统,平台上可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鼓励并引导农机服务主体借助平台优势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使小规模农户也能享受到现代化农事服务;同时也可在线实时演示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服务,注重设施农业生产中远程控制、智能监测、传感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设施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而且可以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2.4 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的立项和推广工作
        在农业领域推广机械化思想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以进一步强化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为农业领域的机械化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在推广和立项之前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有清晰的了解,结合农民的实际能力,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等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结合地区实际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宣传,确保知识推广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让农民对机械技术有所熟悉的基础上,将机械化设备合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取得明显成绩后让农民互相宣传,进一步强化推广力度。
        2.5 改善农村地区种植环境
        一方面,农业机械的操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土地条件,将以往的坡地改为梯地,将小块田地治理为田块以及规范的机耕道路等。通过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改善传统犁耕方式造成的土地硬结问题,改善土壤的层次结构,提高其渗透能力,强化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效果,从而满足增产增收的目标。另一方面,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仍然会使用难以降解的农药与化肥,导致土壤表面残留了大量的污染物。通过采取农业机械化深耕操作的方式,能够对土壤表面残存的污染物实施深埋渗透,降低其污染程度,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效果。
        2.6 农业机械化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世界经验证明,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实力均较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水平,也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将农民不断从高强度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他们的田间劳作量,让农民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并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数,使农业劳动者切身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当前,农业机械化设备已得到普及和推广,带动了农民学习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热情,让他们较好的掌握了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和保养等相关辅助技术,使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致富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7 节省农作物种植成本
        对我国农业生产而言,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在我国农村地区,其劳作方式主要以农业机械化操作为主。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选择放弃务农,前往外地打工。现阶段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便是劳动力相对匮乏。因此,通过采取农业机械化生产操作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大幅度节省人力资源,节省农作物的种植成本与生产成本。依靠机械生产方式取代人工劳作方式,既省时又省力,更适合在农村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
        3 结语
        在目前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有效创新了农业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化劳作逐渐在许多地区得到有效地应用,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对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了机械化生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拓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唤成,张晓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10):115-116.
        [2]王世平,娄晓伟.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创新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10):122-123.
        [3]王圣爱,杨原,李柯嫱.怀化市“稻-油”两熟制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3(10):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