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雷延菊 郑丽聪 何连军 程圣忠(通讯作者)
[导读] 摘要:建立生态林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也关乎到人与自然能否和谐共处。
        景宁畲族自治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摘要:建立生态林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也关乎到人与自然能否和谐共处。我国目前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仍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一个有效的全方面的生态林业建设管理体系,并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力度,全面的提高森林质量以此来促进生态林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固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于林业用地的保护力度,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各个林场,确保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
        一、生态林业建设的概念
        所谓生态林业,就是在自然发展和生态和谐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林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生态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是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往林业系统中投入能量、物质等,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让生态林业系统具有较强的能量转换率和生产力。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构建出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林业是一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不同于自然系统,加进了人工的劳动与干预。概括地说,生态林业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稳定性、地域性、集约性、高效性和调控性的特点。
        二、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1现阶段的生态林业建设质量较差
        现阶段生态林业发展的速度较慢,效果不好。只重视人工造林,忽略了育林的过程,使人造林中树木的品种单一,各树种的比例搭配不当,建造出了多数的纯林,忽视了不同树种对土壤有不同的作用。且幼林面积多,混交林的树种比例失调,珍贵的树种不断灭绝,开展生态林建设工作困难重重。
        2建设生态林业意识淡薄
        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覆盖率高,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原始森林的面积在逐年减少。林业应该意识到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性,过度开发森林资源会不断加快原始森林的消失速度,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林业的思想意识,不仅要注重森林、树木的经济价值,更要注意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对生态的意义。
        3生态林业建设监督管理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在制度上就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导致了监管工作开展不顺利、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的发生,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林业建设进程、降低了生态林培育的质量,还影响了整个林区的工作成效。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在监管体系的督促下,也能有效的提高生态林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
        三、解决生态林业问题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无人机进行林业看护种植
        1.1无人机在植被覆盖方面监测中的应用
        评价林业植被分布情况的重要参数是植被覆盖率,通过对植被覆盖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对我国的林业生产工作进行预测。近年来,我国的林业生产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进步,这就有必要对林业生产工作进行检测,而传统的植被覆盖率的统计手段具有高消费、效率低的缺陷,已经适应我国林业生产的发展的需求了。这个时候,无人机在其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无人机对林业生产工作进行检测,不仅能够提高人工地面采集数字影像效率,降低了人力的浪费,还能精准化植被覆盖率的检测工作,这也是目前林业检测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1.2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传统的森林病虫的监测工作中,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但是一般来说病虫的出现都是在人烟稀少和交通不便的林区,这就为传统的遥感监测技术带来了监测的难点。不仅如此,传统的监测方式不能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也不能客观的反映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如此不利于对其进行防护工作。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无人机的应用加大了森林病虫害监测的范围,并且其反映出的信息也是更加的精准的,通过工作人员及时的制定解决方针,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对森领的危害。
        1.3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
        众所周之,对于林业生产作业而言,火灾时最为容易发生的灾害之一,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林业火灾发生的原因时多种多样的,或是因为人为因素、或是因为环境因素、或是因为气候因素,当森林真的发生火灾时,火势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并且能见度很低,及时专业的消防员到达现象进行灭火的工作,也难免不会出现伤亡。无人机在森林火灾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人机对森林全方位的监察工作,对森林的火灾情况进行检测,如此施工人员就可以具体的看到火灾的发生具体是在森林的那个部位,消防人员得出了精准的信息,就可以制定相关的策略进行灭火的工作,从而降低森林发生火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2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应该充分认识到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强化林业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对林业资源砍伐区而言,应该落实各个砍伐人的责任,并与砍伐区的相关负责人签订管理责任书。对整个林业资源砍伐区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林业资源的监管工作全面纳入到监控范围内。在砍伐林业资源之后,应该在自查的基础上将情况上报给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全面统一检查验收。同时做好林业资源树苗的种植工作,以便能够逐步形成梯度的采伐系统。最后,通过采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来构建林业资源使用模式,以便能够让现代林业经济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不断创新林业监督、采育和科技等机制,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林业资源砍伐区的发展要求。例如,在种植环节应用科学技术,确保树木的存活率和生长率,亦或者是加快对新品种的开发,实现林业产品的多样化,以此来对林业产品市场进行扩充,让经济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
        第一产业应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此来促进速生丰产林、名优特新经济林以及原料林的建设;就第二产业而言,需增强对各类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让低层次原料加工往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就第三产业而言,应重视对花卉苗木以及旅游业的正确开发,增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林业经济结构予以调整,淘汰落后且能源耗费大的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形成新的产业,以此来促进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4增强生态林业建设技术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可以确保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属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运用科技来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予以协调。因此,在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落实科技兴林战略,促进生态林业建设技术水平的提升,确保林业科技能够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一,在林业种植的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来确保树苗的生长率与存活率;其二,积极研发新的林业产品,开拓生态林业建设的市场,提升生态林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还担负着林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的双重使命。因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不断地对生态林业的建设作出规划和调整,并不断进行思想的反省和行动的更新,以早日达成生态林业建设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袁桂芬。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75,116.
        [2]刘影。浅谈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7):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