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翠凤
福建省安溪恒兴中学 362400
摘要:初中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小学阶段,在初中,他们除了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科目外,还要学习地理、政治、生物等,有这么重的课业负担,却也是和小学学习时间是同样长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就不能再像小学一样,还有时间在课堂上引入教学,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留很小的一部分时间给学生预习,学生把时间分配给各科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在学习像初中地理这样的新接触学科来说,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培养习惯;制定目标;利用时间
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前时,自己把教师下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阅读、理解,以及圈划出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着重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讲解到自己不会的地方时仔细听讲,或者对教师进行提问,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教学的时候,对所教授的知识有所准备。本文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前预习与初中地教学的有效结合方法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习习惯
首先,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不适应一下接受这么多学科的知识灌输,他们对于学习这么多学科没有经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学习引导。刚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前进行本课知识的预习,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一定要在课前督促学生预习,在课上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一旦这一习惯培养完成,教师在日后的教学时候就能减轻很多教学压力。
例如,在学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时候,学生要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是谁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进行简单预习,尤其要对课本上为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这一方面进行着重理解,并且用自己所预习所学的知识利用经纬网定位,然后我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首先在上课前询问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如: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让学生可以拿起地球仪,指出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以及指出一个点来让学生报出他的具体位置用经纬度怎么表示?来检验学生是否进行了预习,以起到我会查看,让学生一定要课前预习。等学生养成了自主预习的习惯后,我就可以省去对学生的检验环节,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指时间进行查漏补缺。
二、合理制定目标
教师可以在学生培养成预习习惯之前,在每次进行地理教学之后,给学生圈画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让学生自己预习。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所讲授的速度和教学进度,自己合理制定目标。合理制定目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到自己能够看完的地方的学习。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和时间,自己也不会太累。等到学生真正能够合理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不管以后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和学习目标,让教师和家长省心。
例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这已经距离我第一次教给学生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时间了。我要开始放手学生对于预习这方面的自我管理。我只会告诉学生,这一克分为三个知识点,分别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剩下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预习的时候进行分类。在课堂上我要教学的时候,我就直接问学生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判断山地和低地的,最高或者最低高度,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以及地形剖面图所表达的含义。在这一阶段,教师不用告诉学生每一课的重点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的描述寻找重点,培养学生合理自主寻找课堂重点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想学的学科却没有教师教的时候,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利用课余时间
对于课前预习方面的如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讲,这主要针对于从初中生开始的以后学习中,教师已经没有大量的时间分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
所以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合理的利用他们来自己进行对新知识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没有养成这样好习惯的时候,多在教学前的下课时间到班里去转一转,多做一些对学生的调查,看他们有没有自己在课下对下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预习,如果没有,就多督促一下。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学生的,督促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课下利用自己的时间,预习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可以在他讲课前的课下时间,拿着一些天气符号让一些学生去辨认,让学生去指认哪个是晴天?哪个是暴雨?哪个是冰雹?哪些是沙尘暴?如果在进行了几次抽查之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对所提出的天气指认出它的图标,我就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表示赞扬,鼓励学生以后继续在教学之前能够对教学知识进行预习;如果提问的效果不好,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就要进行批评,及时督促学生在课下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预习课文。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课前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
四、开展合作教学
作业作为学生们巩固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课程预习作为课后作业中的内容之一,没有一定的检验标准,所以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甚至是出现应付的情况。课前预习对主要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要想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教师应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认知教学内容,提高预习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在学生相互监督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预习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预习。首先,教师要将学生们平均分成若干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积极地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收集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和语言等。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督促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预习,同时也能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更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等。之后,教师要每个小组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将预习经验分享给其他学生,从而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五、做好思维导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仅仅是应付了事,没有很好的体现到课前预习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课前预习,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导致了预习效果差强人意。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提高教学效率,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前预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一定的预习技巧,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也更好的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陆地和海洋”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教授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寻找预习的切入点,例如以大洲和大洋为预习的基础,在预习的时候通过阅读然后利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写出心得和疑问。之后以此基础做延伸,更好地预习其他内容,通过列举提纲的方式有效地开展预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落实思维导图教学,提高预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课前预习与初中地理的高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不能只顾着自己把所有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培育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经常性地在课堂开始之前看看学生有没有对知识进行预习,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指出本科的教学重点在哪里,督导学生自己对于课本知识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我相信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把初中地理学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徐永新.许昌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现状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2)
[2]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