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斌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350400
摘要: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所要面临的课业压力较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高效的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促进自身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如今我国教学理念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在对高中生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上,要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授知识理论的摇篮,虽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知识进行传授,但是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推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必须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正确认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高中阶段所开设的地理教学并没有进行良好的立德树人渗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由有很多原因造成,其中作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立德树人渗透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都比较年轻,在正式上岗之前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无法正确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的重要性,绝大部分教师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就直接导致虽然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高,但是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
除了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以外,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都是采用独立备课的方式,没有采用集体备课的模式,这就直接导致教师一人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突出教学重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混乱,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也无法体现出来,这会使得学生既无法高效的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没有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高中院校的一批老教师不愿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谨言慎行,生怕做错一步就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这样的教学理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机械式的背诵理论知识,这虽然能让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却始终较低,这与我国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深刻反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想要对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德育渗透,则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乐趣,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全体教学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不同学生所呈现出的学习特点是不同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自身为教学主体,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十分被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在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要以爱心和耐心来面对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卑不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剖析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全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剖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并且能够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能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巧用案例进行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用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然后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为切入点来提出若干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已学知识来对案例进行剖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荒漠化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世界各地荒漠化的场景进行展现,然后让学生寻找景观中的共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发现,这些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荒漠化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土地资源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环境退化为荒漠。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结论,教师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漠化等多个不同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荒漠化这样抽象的概念,与此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一改原有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正确的培养,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模式更符合我国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高效的掌握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极大提升,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文清泉.探析“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3):47-48.
[2]钟钱进.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