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平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校 山西省 阳泉市 045000
文章摘要:现阶段大多数髙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较差,在面对新形势下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题型的高考时则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就培养高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做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关键词:高中学生 历史阅读能力 研究与实践
一、培养高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历史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历史史料(文字、图片、表格、地图、柱状图、曲线图表等等)时,是否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按照要求(考试试题的要求或者学习中的疑问)有效而全面地提取历史信息,并将所提取的信息根据要求进行整理、组织、科学的综合分析、形成正确的观点,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而是一种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通过各种方式从人体大脑、年龄、性别、职业、家庭背景到词汇、文章等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分析,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很值得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们借鉴。
历史的学科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基本能力,如阅读、观察、表达和写作;其二、关键能力,如历史思维能力中的了解、理解、信息获取与处理、分析评价与综合运用,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三、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辩能力。可以看出,在这三个层次的能力中,历史阅读能力发挥核心作用,其本身是重要的基础能力,同时还是实现其他能力的前提条件。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是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而且为提高学生在整个历史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高中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也就成了备战高考的必然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对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历史现象与其相关的问题质疑,然后进行认识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辨学习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而最佳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髙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高中学生阅读基础薄弱,阅读能力较差,所以在面对新形势下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题型的高考时则显得力不从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拓展、素质的提高,除了可以充分备战高考,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意义也尤为重大。
二、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我们主要是从几下几方面进行的:
1、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为了了解我校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史料阅读。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本校全体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历史教师作为主要研究教师,深入课堂,了解每节历史课上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表现情况,重点找出制约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并对三个年级所有班级的历史阅读能力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出共性的问题以及个性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提高历史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制定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和研究对象调查问卷。
针对高中各班在提高历史阅读能力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性意见向研究教师和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便更加直观精确的了解现状并进行类比。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完善提高历史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与个别学生谈话,实地了解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困惑。与学生谈心式地探讨历史教育问题,了解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困难,整理出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在提升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在史料的选择上,对待史料的重视程度上,阅读的时间以及策略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转变,但部分学生依然不重视史料的阅读以及阅读方法不恰当,还有一些同学没有时间坚持阅读,制约着其历史阅读能力的提高。
2、注重常规,培养习惯。
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每天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想
要提高历史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阅读贵在坚持,我们应该努力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坚持,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我们每天安排学生阅读历史一定的时间,哪怕只有是十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3、学会方法,掌握技巧。
提高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重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上。在日常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在日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的引领,让学生感悟体会,通过阅读教材,使学生掌握历史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在迅速阅读后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思维导图,抓住主干知识,提炼核心信息。
4、交流总结,取长补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交流总结,取长补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
应该由各班历史教师组织班里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历史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先由每一位同学总结自己在进行历史阅读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总结归纳,达成共识,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当每个小组代表展示完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班级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同学历史阅读能力的提高。第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教研组长应组织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教法的经验交流总结。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总结交流,取长补短。最后,选出这段时间的优秀示范课,在教研组内进行展示,促进教研组全体历史教师的共同进步。
三、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的实际应用价值
1、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自研究以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变化。教师们学习教科研理论,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寻找有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适应高考对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考查的要求。
2、促进了学生历史阅读习惯的养成
通过研究,老师,学生共同致力于历史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开始主动阅读,有效阅读,形成了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更好的备战高考。
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我们在培养提高学生历史阅读能力问题上的研究和实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坚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把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姚喜明.我国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03
[2]张兰芳.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2002
[3]徐国雄.《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历史教学问题》,2003 年第 3 期。
[4]魏红霞.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