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通信电源运维工作相关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李海莹
[导读] 摘要: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通信网与电网的结合日益紧密。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通信网与电网的结合日益紧密。通信电源系统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基础,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通信电源的基本构成,阐述了通信电源对电网安全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通信电源运维存在的困难,并结合一线工作,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旨在为电力通信运维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通信电源;隐患治理;蓄电池;接线方式
        1电力通信电源的基本构成
        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低压交流供电线路、交流配电系统、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不间断电源设备UPS、蓄电池组、直流配电系统、集中监控系统等。
 
        图1  通信电源系统结构图
        交流配电电源:将市电接入,经过切换送入系统,交流电经分配单位分配后,一部分提供给开关整流器,一部分作为备用输出供用户使用。
        高频开关电源:由交流配电、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监控模块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交流输入变化为直流输出的电源。
        UPS电源系统:由UPS主机、交流输入单元、交流输出配电单元、蓄电池组等设备组成,能够为负载提供不间断、不受外部干扰的交流电源。
        2电力通信电源的重要性
        通信电源作为通信系统的心脏,一旦发生故障引起通信设备供电中断,就会造成通信设备停运,通信通道承载的电网监测、保护、控制信号中断,严重时将导致电网线路停运,甚至可能导致电网系统解列和局部瘫痪,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通信部分)》,当通信电源设备故障,导致线路继电保护或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不正确动作,造成电网减供负荷,可能直接或间接引发电网五级事件。
        当通信电源系统故障,导致一条电力线路的两套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通道中断,造成单条一次线路停电或损失负荷,可能直接或间接引发电网三、四级事件。
        3电力通信电源存在的问题
        3.1电源重要性认识不足
        通信电源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通信网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但部分电力通信部门对电源系统运维的严峻局面认识不充分,运维管理水平没有同步提升,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相关专项工作执行不彻底,进而导致因电源故障而导致的通信网络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也威胁着电网安全运行。
        3.2电源方式管理薄弱
        部分单位更重视光缆的建设、传输网络的运维,而对电源方式的管理较为薄弱。方式的安排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规划,接入负载管理不严格,图实不符现象较突出;运行参数校核、容量校核、接线方式复核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大;设备整体运行情况掌握不足,台账不完善、运行风险评估不深入,故障缺陷分析不到位。
        3.3电源系统接线有缺陷
        部分通信站点存在电源接线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通信电源与空调等重负载设备共用一路电源;同一台设备两路供电来自不同的配电屏,但溯源至同一套电源;交直流开关混用,熔丝上下级配置不当;蓄电池接到直流屏处,开关电源无法实现对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接线图与现场实际不相符。
        3.4隐患排查深度不够
        在日常巡检、春秋检等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部分工作流于形式。供电容量核查不到位,当站点通信设备不断增容以及大功耗设备出现,没有及时校核容量。蓄电池日常维护不到位,没有定期做充放电实验及校核,电池性能劣化。部分站点没有接入动环系统,或者监控缺位,不能及时发展隐患及故障。
        3.5各专业间缺乏沟通协调
        通信电源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全过程涉及多个部门与专业。由于各专业侧重点不同,选取标准不同,因此在高频开关电源模块配置、蓄电池组容量配置、供电时间以及监控等方面标准不统一。
        此外,在设备集中采购、施工建设过程品质把控难度较大。质量低劣产品低价中标,施工不规范、缺少专业监理、验收流于形式等原因频繁发生,造成建转运质量堪忧。
        3.6大修技改不够及时
        一方面,运维单位对通信电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全面,存在投运年限长、电源容量不足、无可替换备件等情况,没有及时将超期服役、老化严重的电源设备纳入项目储备库。另一方面,由于技改大修资金有限,并且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光缆、传输设备上,对通信电源系通的投入不足、投入不及时、大修技改时间滞后。
        3.7监控手段不够完善
        部分110kV及以下站点没有接入动环系统,没有实时监控,不能将电源及蓄电池组的运行状态实时传送到通信调度台。监控功能实用性不强,多是数据的简单显示,不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能帮助监控人员及时发现隐患风险,影响对电源运行状态的判断。
        3.8运维人员专业化配置不足
        随着通信网的发展,电源设备大量投运,设备规模日趋庞大,业务部门对通信电源可靠性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然而,电源运维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欠缺,分工界面不明确,老员工不懂原理,新员工动手能力差等实际问题,严重制约通信电源运维工作的全面开展。
        4解决措施
        4.1提高电源安全认识
        电力通信运维管理单位要充分认识通信电源在通信网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对通信电源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通信网运行态势变化趋势和电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通信电源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4.2加强运行方式管理
        强化电源运行方式管理,将通信电源纳入通信方式管理,提升电源专业化管理能力,实现电源全过程安全管控,推动电源设备由“简单、粗放”管理向“规范、精益”管理转变的有效转换。针对电源设备及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4.3加大隐患排查治理
        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在每年的春秋检及专项检查工作中,细致检查接线图与现场实际是否一致;通信设备及蓄电池的接线是否牢固可靠;电源设备负载开关和熔丝选择是否适当;电源参数配置是否正确。定期细致记录交直流分配屏、高频开关电源、一体化电源、蓄电池的关键运行参数及负载分配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4加强电源设备质量管控
        加强通信电源全寿命周期管理。通信运维部门要从规划、初设、招标、施工、验收、运维、检修、退役等全过程加强对通信电源的质量管控。规避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避免因设计、招标、施工等原因,给后期运维带来不可破解的困难,实现设计、建设、运维的有机统一。
        4.5加快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突破“技术瓶颈”,完善电源监控手段,优化监控的深度与内容,推进电源监控在110kV及以上站点实现全覆盖。集中优势资源,推进科技攻关,实现蓄电池远程充放电维护等新技术的突破与落地,来提高运维质量和效率,减轻运维难度与强度。
        4.6加强电源专业队伍建设
        加强电源运维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运维人员通信电源理论知识和运维方法的培训。通过开展技能比武、师带徒、技能考核等措施,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结束语:
        随着电力能源互联网的深入推进,通信网承载的业务种类和数量将显著增加。作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直接关系通信网甚至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新时期下,各级通信运维部门加强对通信电源重要性的认识,应切实提升电源系统本质安全水平,加强电源及相关监控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提升运行维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实现通信电源全过程安全管控,确保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海鲲.通信电源设备的建设与维护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12)
        [2]张宏波,郭良军,杨新亮.通信电源维护与管理的问题,2020(02)
        [3]刘志远.电力通信电源安全运行探析.科技与创新,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