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主题活动育人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 翁春妹
[导读] 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前提下,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翁春妹
        河南省南阳市河南油田第四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前提下,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其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观念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德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本文将通过分析本校所开展的德育活动,探究促进学生思想认知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育人;教学实践
        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更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目的,所以加强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前提下,本校根据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情况以及发展需求,从课程内容、活动实践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设计与安排,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与培养,获得认知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的保障。
        一、借助文化学习课程,转变学生思想观念
        知识学习是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行知识信息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面延伸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其产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发展。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教学内容提升了文化知识的比重,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词、篇章等内容获得认知的转变。因此在德育活动的实践中,开展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对于思想的引导作用,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为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做好铺垫。
        本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首先会从课程教学的内容入手,增加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引导学生产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比如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诗词文章诵读的过程中获得优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萌生积极的价值观念;同时对诵读的形式进行扩展丰富,开展主题读书、诵读表演和诗文集锦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思想认知的发展。从而保障德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
        二、借助生活探究实践,锻炼学生认知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内容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实践兴趣,并帮助其加深理解和认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德育活动中,教师设计更加生活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其在活动中获得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念的发展。因此在中学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高效地引导与培养,教师可以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自发进行感受与体会。从而获得实践能力和思想认知的协调发展,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为了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会将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地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全面地引导与锻炼。比如在利用历史课程进行德育教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认知上的引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馆等方式对历史事件和文物中蕴涵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内涵进行体会与感悟,获得价值认知的深刻,为实现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借助家校共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各种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活动和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地进行联系互动,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并制定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措施,以保障德育教育的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因此在中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时要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凸显,创造亲子互动和沟通的机会进行家校共育,从而为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提供保障。
        本校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地引导与培养,使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会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实践中,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深双方之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共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会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引导与传授,使之能够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成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探寻最优沟通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为实现德育活动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四、总结
        在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实践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使之更加全面完善,为实现学生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获得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生活化的探究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增进家校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引导。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活动的效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祖婉妮,彭元元.中学生精神彼岸的探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德育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7):49-50.
        [2]刘霄.探究校园各类活动对中学德育教育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48.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德育主题活动育人实践研究》(JCJYC19262409)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