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德育应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胡兵
[导读] 德育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手段,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
        胡兵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小学  
        摘要:德育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手段,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关系到学生道德感的建立,更会对其个人社会品德、性格气质、生活习性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体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运动习惯,树立其坚强意志,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一方面能够有效凸显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助于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同时弘扬体育精神。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德育规范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尽早适应社会环境,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在具体的体育德育渗透中,我提倡通过体现积极参与、合作、竞争的氛围,以相应的体育运动或游戏为德育渗透载体,从而为学生构建品德教育与自我发展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游戏;德育

        一、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健康的体育习惯
        体育品德主要是指学生们在相应的体育运动中遵守运动规则,并追求良好的体育精神与道德风貌,教师则应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积极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能够形成健康、积极的体育品德。从而学生们在课堂中既锻炼了身体还学习了优秀的品德。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集体协调性等,从而养成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保持良好的习惯也是优秀的德育品质,通过体育课堂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强生健体、坚持不懈,正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教育的体现。
        案例:在正式上课前的热身跑步中,学生要排队整齐、步伐一致、速度均匀的小跑,每节课开始都是如此。不能有人跑快或掉队,也要尽量保持每位学生每节课都不落下,这既让学生做了热身运动也养成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到即使是热身运动也是体育课的一部分。热身运动是整节课的基础和开始,不完成热身整节课是很难开展下去的,运动过程中也会比较危险,其中无论多细小的人和事都是整体中的重要一环,不能忽略,这便是既学习了良好的品德也养成了健康的体育习惯。
.
        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学生以你为榜样
        体育教师不常出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课堂中更要树立鲜明的教师形象,有时间观念,谈吐文明,举止大方。平时教育学生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教师要以身作则,比如迟到了应向学生道歉;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自己也应该着装统一;热身准备运动和学生一起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除了运动之外还应当多向学生传授我国的体育荣誉,经常讲些我国体育名家在全球体育史上的光荣事例,弘扬吃苦耐劳、生生不息的体育精神,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做的。同时体育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渗透德育品质的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案例:课程中途休息时,学生集体坐下休息,我会给学生讲述我国体育明星刘翔的光荣事迹。他是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他是中国体育史上的旗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是只要坚持,能吃苦,不放弃,最终一定会成功。同时我也会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体育名人的故事,互相分享相互交流,能够更好的增进友谊。


.
        三、寓教于乐,创造更多有趣味性的游戏和体育活动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活泼好动的阶段,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创造出趣味性高的游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提升课堂整体性和学生的集体性,而创造竞争性的体育活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力,同时多让学生自己创造游戏活动来增加他们的创造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相比竞赛性游戏更轻松,更随意些,适合作为适当休息或活跃气氛来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为下面的课程做铺垫;而竞赛性活动更能体现学生的整体水平,看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才能通过竞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及不足并及时做出相对的教育方案进行调整。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强身健体,养成优秀的德育品质。
        案例:捆绑游戏,即两人三足。让学生两两一组,双脚捆绑,相互扶持进行比赛,并在比赛结束时让学生谈谈感想。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懂得团结的力量,相互帮助才能加默契,这样才能加快速度取得胜利,同时要告诫胜利的学生不能骄傲,也要让失败的学生谈谈失败的原因并给予鼓励,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个节目作为小小的惩罚。这样不仅体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融入了思想品德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增加了学生们对德育的思考。体育教师在选取课堂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其蕴藏的德育品质和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德育教育的内容。
.
        四、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在户外运动,锻炼身体,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体育游戏是根据游戏的特点通过跑、跳、投等动作将球类、绳类等体育器材融入其中,这样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每天的运动量。体育教师课前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相结合,课堂上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形式中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技能和从中渗透的德育品质,从而达到教学任务,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这门学科。最终达到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接力跑步”比赛,教师的参与更好的体现了上文言传身教的意义。此类技能型运动中,单一的运动会使学生感到劳累和枯燥,所以,要在其中加入一些小游戏,如“接力报数,躲避障碍”等,增加其趣味性,这样会起到更好的运动效果。教师则要充当队友的角色,调动集体调性,针对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教育方式,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师生关系,为以后教学之路打好基础。
.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特例学生
        体育课程不单单只是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一个班总会有一些个子矮小,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时教师要起到融合剂的作用,让班上其他学生主动和他们交流互动,增进同学情谊,带动这种类型的学生出色地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这样能够消除他们对集体活动的恐惧感,对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班里还有个别身体方面有某些疾病或常年体弱多病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及时给予这样的同学关心和鼓励,并针对这类学生体质制定他们能够完成的运动活动,这样才能让他们懂得自己和班上其他健康的同学一样,可以完成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这类学生能够达到一定量的运动,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体育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运动活动游戏的课程,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条件,开发不同的课程,对不同学生给予支持与鼓励,从而让学生彻底爱上体育这门课程。
        结束语: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这说明体育课是学生学习生涯至关重要的一门科目。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把控上要更加谨慎细致,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就爱上体育课,解放孩子天性的同时教给他们德育的优良品质,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涵.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29):146.
        [2]秦真.充分利用小学体育游戏培育体育品德[J].亚太教育,2019(0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