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禹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一提到数学,很多人都会想到各种运算。运算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们十分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当核心素养将运算能力作为一种素养后,他们便开始探究更多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运算能力飞速进步。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运算能力
进入初中阶段后,所有学科的知识点难度都有所增加,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很多人很快适应了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效率得到了提升,而有些人恰恰相反。数学学科进入初中阶段后仍是基础学科之一,教师们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运算是数学学科逃不开的话题,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教师们更加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们在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运算能力不断增强,运算的主动性、正确率和效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由此升高了。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名词,也为教师们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各个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逐步完善并提升自我,以此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之一便是运算能力。运算是数学学科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算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十分重要,因此数学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等基础上运算能力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知识量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同时为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将运算能力培养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在传播数学知识过程中不仅想要促进学生能够弄懂算理和算法,还要在此基础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以后,他们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更快,也能够将数学知识巧妙地应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其他数学素养也随之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由于运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们通过实践探索并总结出以下几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希望由此促进学生在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算能力得到发展。
(一)激趣教学,提升学生运算主动性
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必备的设备之一,不仅为生活提供了便利,还服务了学生。很多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再是向家长或者老师进行求助或者咨询,而是想要借助电子设备进行搜题,他们认为这样效率更高。孰不知,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主动性会逐步减弱,同时违背了“积少成多”道理,不利于长久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长期依靠外界力量,那么他们的运算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反而会倒退。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尝试了在课堂中采取激趣式教学法,希望学生对运算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愿意自主运算和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均数”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激趣式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运算的主动性。课上,数学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将学生们喜欢的一段篮球比赛视频播放出来,学生很快被视频吸引,有的人感叹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有的人赞美运动员的球技,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随之,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关于篮球比赛的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因素会影响一场篮球比赛的最终成绩呢?”学生们纷纷发表个人观点,从身高、技术、心理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数学教师顺势将学生感兴趣的身高问题引出来,并将两组队员的身高数据展示出来,说道:“通过这些数据,你们能够快速找出哪个队伍中队员们的身高较高吗?”学生们立即展开议论,数学教师也由此引出平均数概念,促使他们自主计算平均身高。在激趣式教学情境下,学生们的主动性很高,不仅能够投入运算过程中,还可以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为后面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组织活动,提升学生运算正确率
单一的活动形式没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们探究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希望能够快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运算作为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如果运算兴趣不高的话,学生们的课堂主动性也不会高。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尝试创新教学手段,并将之应用到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们的运算能力提升后,做题的准确率也会随之升高,数学学习效率也会更上一层楼。
例如,学生在学习“立方根”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保障了学生运算正确率不断提高。课上,数学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平方根的知识点,并由此引出“立方根”的求解方法,并带领学生一起展开学习和探究。在课堂讲述过程中,数学教师借助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将三次方根的求解方法讲解出来,促使学生们理解了开立方的定义以及立方根的性质。随后,教师们将一些关于立方根和平方根的题目分发给学生,进行了随堂小测,并促使他们自主推选出一个人参加下一轮的竞赛活动。学生们的胜负欲被激发出来,都迅速投入计算中,运算正确率也由此升高。
(三)纠错教学,提升学生运算效率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通常会由于计算枯燥无味的特点,对于运算兴趣淡薄,在计算时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所以经常出错。此外,很多学生通过长期训练,在计算时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通常会利用思维惯性解题,这样也会造成运算出错。针对上述频繁出错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师想出了一个既能够提升学生运算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运算效率的教学方法,那便是纠错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并鼓励他们互相检查并纠错,以此提升他们运算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纠错教学法逐步提升学生运算效率。课上,数学教师通过旧知链接、情境导入、探索总结等方法逐步将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和应用等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布置了一些练习作业题。当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没有直接公布正确答案,而是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批改作业并纠错。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混淆,进而在计算“”和“”时不知道是用“2”和“3”相加还是相乘,导致计算出错。经过互相纠错后,学生们不仅对幂的乘方口诀“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加深了印象,还熟练记住了“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进而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区分并准确计算。在纠错训练过程中,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不断提升。
三、小结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深度挖掘并探索数学素养的含义,还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较为关键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关键,教师们既要体会到运算能力培养的意义,还要探究出能够促进学生运算能力不断提升的高效教学手段,以此促进他们的数学素养不断增强与提高,逐步形成适合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妍,董艳芹.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考,2019(21).
[2]华秀娟.数学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研究[D].2019.
[3]陈力生.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000(085):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