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基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BIM技术作为一种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处理性能,对我国工程领域提供必要支撑,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因此,本文将就总装厂房机电安装中BIM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研究BIM技术在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整体机电安装的综合意义。
关键词:总装厂房;机电安装;BIM技术;技术应用
一、BIM技术的相关概述分析
(一)BIM技术的基本概念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我国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项计算机技术,其研发至成熟运用已有近50年历史。BIM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各领域均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其依靠相关的建模软件,整合建筑项目的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换算完成项目信息的立体性、动态性以及时效性的模型演示。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提升项目的维修几率以及安装效果。此外,借助BIM技术生成的相关数据模型,可对模型进行模拟改造。提升后续工程的应用点,满足更改需求。
(二)BIM技术的运用目的
BIM技术可分为硬件、软件、网络、流程等环节。其中,“软件”可以实现BIM技术的应用。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以BIM核心建模技术为基础中心,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模拟,完成可视化建设,包含造价管理、运营管理成果发布等。而在“硬件”当中,计算机性能以及图形方面的优异,更可以对BIM技术实现全面增强。与传统的CAD软件相比,BIM的技术要求更为明显,但对计算机的硬件限制也较高。为了有效运行BIM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的CPU、内存、显卡进行增强,通过强大的信息,支持 BIM技术和技术网络完成动态的信息管理。在“运用”过程当中,由于BIM技术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完成生产力与生产力之间的连接。在运用目的上,BIM技术与流程之间的关系呈现类比性,二者具有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模式。BIM技术在各阶段,可以与专业模块进行有效配合,形成统一数据图形标准。我国在后期发展流程当中,其相关的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因此,其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但在运用层次当中,相关领域对BIM的技术认知教育不足,必须对BIM技术进行三大层面的应用。
其一,对专业BIM技术完成单项任务为主。例如,算量等完成;
其二,BIM技术可以运用于阶段性的工作。例如,项目规划、项目施工、项目设计以及项目信息共享。
其三,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实现共享。BIM技术是工业建筑的第2次革命,因此,在发展流程当中,BIM技术颠覆了以往工程的运作模式,为相关的施工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价值,节省建筑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三)BIM技术的相关特点分析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疏导性”的特点。其中,在“可视化”当中,BIM技术在现阶段根据施工图纸的各种信息,利用电脑进行重新绘制,生成可交互的三维模型。建筑人员借助BIM技术的模型,可以实现全面应用,将立体图形转化至三维模型,实现有效运作。
而在“协调性”中,工程项目涉及到建筑、结构、安装等多项专业,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相应的项目问题。BIM技术可以就建筑建造前、建造中对各专业的问题进行全面协调,完成有效共存。
在“模拟性”中,BIM技术不仅可以模拟出相关的建筑模型,还可以在后续的模拟当中与真实世界进行有效交互。例如,进行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
在“优化性”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全面优化,提供建筑物的实际信息,包含几何信息、物理信息,以满足建筑物变化后的实际特效。
在“可出图性”当中,BIM技术可以为相关的技术领域完成相关图纸的架构,通过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帮助相关工程人员完成模拟以及优化,清除相应错误,结合图纸提供改进方案。
二、BIM技术在总装机房机电安装中的应用
(一)进行场地布置
随着我国社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各领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专业水准以及相关效率得到了全面优化。而在后续的发展当中,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更是为相关工程的运行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保证效果。其中,与BIM技术的结合,可以使工程在现有基础上生成相关的三维图形,以便完成相关工序的安装以及维修。在进行场地布置前,可以结合BIM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完成统筹安排,将平面布置转化为三维布置图,完成现场布置。以保证生产施工的规模,分析流程、分区,便于后续工程施工。
在设备层当中,其相关区域管线较多,因此,必须在场地布置过程当中完成设备层设计。据分析,设备层包含了“空调冷水系统”、“冷却系统”、“排风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电源处理系统”、“虹吸雨水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因此,必须对管线进行全面整理,保证后续系统的有效运行。首先,完成图纸会审,与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利用BIM技术,在电脑当中进行有效测量,完成三维模型搭建。相关施工仅需提供关键数据,便可完成管线的模拟。在二维基础上,完成三维深化,提升软件的有效性。在统计管线碰撞数量当中,实现有机定位,完成修改。
(二)完成电气暗配管、预留电盒
在完成场地布置后,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调查,发现管口出现保护不好以及管线位移的情况。为了解决此类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例如,审查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照明系统的相关图纸,并对系统图纸以及各楼层管线分布的平均图进行审查,以保证后续管线的走向。此外,应用BIM技术,对相关图纸进行模拟定位,提前确定配管、接线盒的相关位置,以确保配管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因配管不齐、线路重叠较多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板浇筑。在实际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可显著提高配线管的相关施工合格率。
(三)冷冻机房设计和安装
由于该机房空间较小,且相关设备较多,管线较为复杂。因此,为了合理有效的进行排线工作,人员必须利用BIM软件,将施工图纸在机房未能施工的情况下完成整个地方项目的标高以及准备。根据三维图纸的相关参数,预定管道支架,以便完成后续的深化设计。首先,优化设备的基础位置,将水泵转移至柱边,以保证吊装孔空间放置两台冷机以及相关板换。此外,在原设计当中,必须确定机房出水管道的有效性,需要在绕过降板后进行翻弯有效设定。例如。某样板房的相关翻弯具有30个,系统每增加一个翻弯,便会额外附加系统阻力。而通过BIM技术,可以有效设定翻弯的数量。减轻系统阻力,缓解水力流失。
(四)管线碰撞检测
在施工当中,必须对现场的管线进行全面检测,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管线的运行原则,并在后续施工当中完成后续优化,确定管线的路由以及标高。在优化过程当中,BIM技术可以对其标高、路由实现有效确定。考虑到管线的后续施工空间要求,因此,必须对整体的施工工序完成有效配比。在施工当中,如相关问题考虑不全,就会导致管线在施工中出现碰撞问题。在施工当中,与BIM集合,应用BIM参数,调整管道标高,进行测量定位。在施工前,将已完成的支架管线以及阀门部件进行拆除,完成二次用工。此外,施工的单位较多,因此,对于单位之间的管线调整运用BIM技术将会整体降低施工难度,完成相关部门的配合,避免费用以及材料浪费的问题。运用BIM技术,可以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内,绘制三维图形,模拟碰撞,完成检测。软件自身会根据碰撞的线路以及数量标出位置,为后续施工进行做出了良好的技术指导,预防了施工交叉多次拆改问题。
图1 BIM管线碰撞检测
(五)施工工序动画模拟
在完成基础建设后,运用BIM技术对施工进行模拟,通过动画演示,可以预先完成施工重点、难点的施工顺序,保证过程被相关的施工人员所熟知,完成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注意事项。此外,还可对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安全隐患等因素采取有效的强化措施,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部分区域对于洁净度要求较高,因此,存在难度最大的特点。而通过BIM模型,建立相关的模拟,可以提前获取洁净区域的相关参数,规划操作空间,实行动态交底,满足规范施工要求。在相关设备的辅助当中,运用VR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与BIM技术完成有机融合,帮助施工单位以及业主直观感受到设计的相关方案。
(六)进行后续的运行维护
在完成后续建设过程当中,为了确保BIM技术可以对机电实现有效安装,应在后续进行运行,并根据运行结果完成相关维护。例如,可以采用“云计算”数据,加强运行维护信息的沟通,通过BIM模型,进行全面管控。运用“云技术”,全面调整并优化BIM的动态。相关维修人员可以借助手机或iPad,在WiFi情况下将机电运行实现全面连接,将其运行数据发送给相关单位,以实现监控。在后续维护当中,将现有问题通过WiFi情况,进行连接传输,以修改整体模型。将BIM技术导入云平台,实现云平台信息沟通,以确保与现场问题模型一致。建立视角巡更系统,利用BIM模型技术进行全面优化。通过相关设备当中的陀螺仪以及操纵杆,快速进行维护检查,以确保相关构件的自有能力,方便机电维修人员获取机电安装信息,创新回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后续的施工过程当中,运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的施工工序,降低后续施工流程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管线以及设备区提升维修效果。随着我国科技进化的不断加快,BIM技术必然将未来成为整体建筑的主流。通过BIM技术的深化落实,在可视化交底当中,对于其调试区、平衡区以及相关的关键区域,采用三维模型漫游。对综合管线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方便施工单位,多角度、全方面的对相关模型进行360度检测。执行相关指令,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理解误差。
参考文献:
[1]苏青. BIM技术在某总装厂房机电安装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2019,v.50;No.595(07):80-82.
[2]王铁. 浅谈BIM技术在某工业厂房机电安装工程中的运用[J]. 商品与质量,2018,000(04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