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邓毅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邓毅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但是,受自身材料特性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身份证号码:36073319870120XXXX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但是,受自身材料特性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如果混凝土结构裂缝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与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性,而且会威胁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引言
        近几年,混凝土材料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前混凝土技术在具体施工时易出现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是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一称谓。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搅拌得到的人造石材,即普通混凝土。为了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质量,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1材料原因
        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很容易使结构中的梁出现裂缝,其典型原因就是混凝土结构发生收缩。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所使用的骨料材质、胶凝材料或者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工程要求。首先,如果混凝土的骨料或者胶凝质量较差,容易导致水灰比例不协调,难以掌控水泥和胶凝材料的使用量,混凝土中的砂质含量过大,骨料的粒径被过度磨损而减小。其次,骨料的泥物质含量明显高于质量标准时也会使得骨料用量增加,影响混凝土性能。再次,如果混凝土中没有按照质量要求添加适度比例的外加剂,使外加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催化反应,就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变小,质量降低。最后,混凝土在凝结固化时会发生不同形态的物理变化,这种变化本身会影响结构体积的稳定性,使得混凝土结构发生膨胀,表面平整度降低,进而出现不同深度的裂缝。
        1.2养护条件的影响
        对本工程的混凝土图裂缝进行分析时发现,针对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多使用浇水养护法来降低其表面跟内部的温差,浇水时间通常是在混凝土初步凝固后的1天到3天内。不可否认,当处于炎热夏天时,浇水养护法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但是本工程的施工环境整体气温相对较低,浇水养护法并不适用于该工程的混凝土养护,其最适宜的养护方法是表面覆盖蓄热养护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表面跟内部的温差,有效防止水化散热的速度过快,确保混凝土的变化过程是松弛的、缓慢、均匀稳定的。
        1.3水灰配比不合理
        水灰配比不合理是导致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强度,需要处理水灰比比例问题。配比水灰时水的含量过多会降低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在水泥搅拌时,要使水的含量占水泥总量的1/4,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建筑要求。
        二、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方法
        2.1表面封闭法
        表面封闭法具体包括:①表面涂抹。通常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沿裂缝宽度较小的方向涂抹树脂保护膜,裂缝较多或混凝土老化时可大面积涂抹。②凿深槽嵌。首先依照裂缝具体位置、填缝材料沿裂缝凿一条深槽,然后在槽内嵌填砂浆、沥青等粘结材料。③表面喷浆。首先将裂缝表面凿毛,然后喷射一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来封闭裂缝。
        2.2灌浆法
        先将裂缝与外界封闭隔离,然后用压浆泵以一定压力将水泥浆、水泥-水玻璃等浆液通过事先预留的进浆口压入缝隙,压人缝隙的浆液逐渐扩散并胶凝固化,达到封闭裂缝、恢复结构整体性的目的。
        2.3填充密封法
        填充密封法主要用于宽度较大的裂缝的填充和修补,处理工艺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当裂缝宽度在0.3cm以下或者裂缝中存在一定的充填物时,很难采用灌浆法进行处理并取得良好的修补效果,这时就可以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密封。


        2.4结构补强法
        主要是针对超负荷引发的裂缝、火灾造成的裂缝,或者裂缝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的情况。补强方式主要有断面补强、锚固补强和施加预应力等。结构补强之前需要采用取芯试验或者压水与压气试验方式对裂缝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了解裂缝的实际情况并确定合理的补强方式,同时也需要对修补材料进行专项检测,以保证修补材料的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三、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3.1改进混凝土的养护方式
        考虑到本工程的施工环境气候特点,需要调整大体积结构混凝土的养护方案。在混凝土凝固以后,派遣专业人员来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时间通常要大于半个月,前3天每天浇水4次~6次,后面的日子每天浇3次最为适宜。在气温较高的白天,依旧使用浇水养护法来进行养护,在气温较低的夜晚,要用麻袋、草席、草袋等设备盖住混凝土,在混凝土内部安装测温装置,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时动态地监控。需要提到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拆模工作时,外界气温最好要低于20度。
        3.2科学配比混凝土原料
        在进行一个住宅项目的施工前,需结合施工现场环境特点来确定施工方案,以达到优化混凝土原材料的目的。此外,还需严格控制好骨料的粒径大小。一般来说,连续级配粒径应控制在10-40毫米,中砂粒径控制在2-8毫米,以达到最伓的混凝土骨料配合比。合理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因此,在正式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在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施工。
        3.3合理运输
        由于混凝土具有凝固性,静止运输会使混凝土硬化,现阶段混凝土运输使用搅拌的方式进行。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在运输前制定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施工场地,避免由于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凝固。此外,也可以在混合料阶段加入抑制混凝土凝固的添加剂,以降低混凝土凝固的速度。
        3.4加强浇筑温度和入模温度控制
        浇筑温度是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入模温度是指混凝土出料仓后,运输至浇筑现场,进行浇筑时的温度。如果是在夏季施工,要将浇筑和入模温度控制在35℃以内。可搭设凉棚,或使用风冷法来降温,或选择早晨或下午施工,避免在正午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如果冬季施工,要将浇筑和入模温度控制在5℃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可采用加热法或设置蒸汽管的方式加以控制,以保障施工温度满足要求,预防裂缝产生。
        3.5加强预防设计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易产生裂缝的位置,如高低跨部位、深基和浅基等。制定设计方案时,相关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地基差别或者结构等所导致的较薄弱环节,并逐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件截面部位的配筋要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尽量选用较细的钢筋,且钢筋间距尽可能近一些,以及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现象。而施工方案中则重点关注浇筑数量、施工缝间隔位置与布置位置,及混凝土运输、浇筑与振捣等工作。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主要集中在变截面部位和受压区内;一般要在温差小且气温适宜的条件下浇筑混凝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现代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措施水平,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对现代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措施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谭宇良.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20(15):75-76.
        [2]张柏.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19,5(03):119-120.
        [3]王健.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01):250.
        [4]林向阳.地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198-199.
        [5]郭宝鑫.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市场,2016(08):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