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张开会
[导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张开会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河边小学校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计算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准确、快速、灵活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算理算法
        小学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的基础能力,培养小学生准确、快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加强计算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既要重视算理,又要重视算法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两个不同的术语,有其不同的内涵。算理是计算的道理,集中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具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和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计算的基础,后者是计算的概括,两者呈交织状态。而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断层”现象,即使出现不可能的结果学生也浑然不觉,若让其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则更多的是“背运算顺序”。由此可见学生在实际计算时,更多的是机械地实施算法,缺少运用算理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提炼出计算的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并让学生尝试计算“0.7+1.74= ( )”这道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以前做的题,无例外是把末尾的两个数字对齐,可这道题为什么不未尾对齐呢? "学生讨论后,有同学说:“整数的末尾是个位,末尾对齐也就是个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尾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末尾对齐。”还有同学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比如买两样东西,一个是0.7元,另一个是1.74元,如果把末尾的7和4相加,就是用7角加4分,那肯定就不对了。”
        案例中,学生借助现实情境理解算理,总结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来回于算理与算法之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老师没有止步于学生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而是步步深人地引发学生对小数加减计算道理的深刻理解,搭起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桥梁,将讲理和明理有机结合。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口算能力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所教学生思维灵活,解题思路清晰,但就是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查阅试卷究其原因,就会发现错的全是计算,尽管一再告诫学生要细心检查,可是学生还是会算错。所以笔者认真对学生的计算错误加以分析,发现学生数感、符号感不强,基本口算不过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求积、求商都还要列竖式算,这么浪费时间,又怎么能考出好的成绩?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数学成绩好;反之,口算速度慢,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也低,成绩也不理想。因此,成绩要理想,计算必须得提高,而计算想要得到提高,就必须抓口算。
        于是作者开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口算能力的研究。训练学生熟用凑十法,破十法,平十法、做加想减等方法来计算加减法:熟用口决,直接求积、求商;灵活根据运算定律、数字特征进行巧算、妙算,如看到“25x 125x32”,马上想到把32拆成4和8的积,125和8相乘等于1000,25和4相乘等于100,积就是100 000;让学生熟记一 些常用数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如看到0.5,马上想到1/2、50%,每节课适时安排3到5分钟的不同形式的口算练习;在遇到计算题时,让学生养成先观察题目特征,思考计算方法,再试着口算,最后再动笔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计算准确度、计算速度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现如今,人教版教材已经把估算教学内容列为必学内容。对于估算教学.我们应该认识到,重点不是“估”的结果,而是“估”的意识、“估”的过程。教师要尽量结合课堂上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交流估算方法、估算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的应用价值。
        计算“3258÷0.4”的商,笔者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情境,“小红的计算结果是814.5,你有什么不同的思考?“孩子们都在认真地进行计算。有一个学生说: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3258扩大10倍,变成32580÷4,再把32580看成32 000,32000除以4商8000,3258÷0.4应该比8000大,怎么可能是800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3258÷0.4,0.4是2/5,用线段表示的话,还没有单位'1'的一半,不管怎么说也应该是3258的两倍多些, 至少比6500大,怎么可能是800多呢?”
        案例中,估算价值的体现没有一点儿教师有意识的谊染、推销,学生的亲力亲为,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四、体现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优化
        缘于对“算法多样化”的热衷,“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成为很多课堂常常出现的一句话。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算法,虽然学生对此一-律称好,但是一节课下来 ,学生却依然停留在自己先前的思考水平上。教师不必“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我们鼓励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探究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通过对不同算法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在比较中学会鉴别,选择最优算法,在交流、质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从而提高思维品质、激发思维活力。
        例如一年级(上)“9加几”,教材呈现的计算方法为“点数”:1、2、3.......12、13 ;“接着数”:9、10、11、12、13;“凑十法”:9+1=10,10+3=13。
        细心研磨,不难发现“点数”早已经在“10以内加法”时被优化掉,不需要再强化;“接着数”符合认知,方法简单,适用性强,但没有思维深度,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凑十法"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理解各种算法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并掌握最优的方法——“凑 十法”。
        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检查、反思和验算的习惯;主动收集整理错题、趣题等习惯。培养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观察题目的特征,想好再动笔,在做的时候要注意边做边检查,口算结合笔算,笔算结合估算,简算结合不简算。
        此外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将化归、数形结合、类比、猜想等思想方法融人其中,促进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启发他们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张艳芳.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3, 000(003):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