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姚岸宇
[导读] 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它的知识之间不仅联系密切,而且具备极强的实践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姚岸宇
        广西省玉林市玉林实验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它的知识之间不仅联系密切,而且具备极强的实践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物理知识中的很多概念、公式都是物理学科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研究成果。学生要想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也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够真正学会弄懂。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活动的组织,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活动的创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物理知识,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
        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通常情况下,物理实验的主要形式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与课外实验。实践证明,大部分的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发现与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可以直观展示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而且,在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物理知识与各种现象。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实验活动的开展,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讨:
        1.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非常繁琐,而且,涉及知识面更加广泛,理解难度较大。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常常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更加详细且清晰地解释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等,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并验证的。所以,在物理教学时运用实验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2.高中物理实验现状
        2.1过于依赖多媒体
        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常常会给学生观看多媒体实验视频,从而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实验的目的。
        2.2提前告知实验步骤与结果
        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学生碰坏实验室器材,节省实验时间,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动手之前,就被教师详细的告知了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被束缚起来了。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按照既定的程度操作,最终获得教师已经做好的实验数据或者结果。这样虽然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但是,也堵住了学生思维的窗口。
        2.3缺乏有效的评价
        高中实验教学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实验教学评价的缺乏。而且,现阶段的评价模式主体过于单一。而且,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过于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与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实验的兴趣与动力,物理实验也将流于形式。
        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3.1重视小组合作
        物理实验具备极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反复的指导。为了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物理实验可以顺利进行,实现以强带弱。同时,教师要通过对物理知识的讲解,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弹力与形变关系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实践能力,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提出了问题: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弹簧能否被过分拉伸?弹簧的伸长量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测量?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就能够确定实验方案,并最终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为:弹簧的原长,每次所挂钩码对应的弹簧长度。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也得到了加深。
        3.2创建生活化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联想到物理的相关知识。比如:学生看到落在地上的物体时,就可以想到自由落体等知识;在投篮或者看到别人打篮球时,就可以想到斜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实现现实情境与物理知识有效转化的能力。而实验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学生有效的指导,简化实验现象,形成相应的物理模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比如:在《力的分解》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铅笔、橡皮筋、重物等学具。学生借助这些学具和自己的手掌就建立起了一个三角支架。在此过程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力的分解状况。并且,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的过程。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学生以此为基础,又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将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学生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力的作用的原型。
        3.2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评价通常是为了甄别学生的实验成果。所以,实验教学效率提高的最终环节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果。同时,教师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法上,要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全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比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提出了问题:怎样组合细绳才能够提起砝码?两根细绳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然后,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这些问题完成实验活动。在学生得到结论之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给予了学生科学且有效的评价。对于过程完整且数据准确的小组,笔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做的非常好,希望可以继续努力。而对于过程完成但数据不准的小组,笔者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如:不要气馁,下次一定会更好,这次实验的过程已经很完善了。此外,学生还会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的成员也会互相评价。在这样的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总而言之,物理课程具备非常明显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高中时期的物理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紧紧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转变教学的思想与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学生实验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教师要在重视物理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关注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验活动中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小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8):115-116.
        [2]张婷.让实验走进学生——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7):39-40.
        [3]朱玲娟.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