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漠化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秦喜
[导读] 摘要:石漠化是指在温度过高得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强烈的土地退化现象。
        张家界市永定区林业局
        摘要:石漠化是指在温度过高得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强烈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喀斯特地区表现出来的土地严重退化的现象。受人类活动干扰,土地表面的植物遭受严重的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目前,石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喀斯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仍存在过度开垦、滥伐森林等现象,导致石漠化任务艰巨。因此,人们必须加强对石漠化防治的研究,解决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石漠化成因;综合治理;措施
        1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不利于水土的保存,会出现土地退化以及生物量下降的问题,造成人民生存环境恶化及自然灾害频发等。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缺水、土地退化和生存环境恶化等方面。在石漠化土地上,植被稀少,土壤肥力差,农作物产量低,夏秋连旱、水资源匮乏,生存坏境不断恶化,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如罗塔坪乡的水田坪村,槟榔坪村,宏岗村3个村,青安坪乡的安坪村、胡家坡村、神堂坪村、田家岗村、伍家湾村、猪石头村、福儿界村、七年寨村等石漠化严重村镇,在夏秋干旱季节,部分村民生活用水都由政府统一从县城用车子调运送水。
        2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2.1石漠化人为因素加大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有很大影响。有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人为造成的石漠化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偏远山区。山地、森林、草原周边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植被覆盖度呈断层型减少,地表裸露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新的石漠化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人工石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渡垦殖、粗耕细作、陡坡梯田耕作条件下,特别是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石漠化地区的发展。
        2.2群众积极性不高
        项目时间紧,资金紧张,人员和地域辐射有限,容易造成分布不均的矛盾。同时,由于林草植被恢复期较长,短期内不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3农民收入不显著
        实施石漠化治理以来,我国牧草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加工利用,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不同农户对青贮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造成青贮质量参差不齐。从理论上讲,龙山县无霜期近290天。为了保证牲畜越冬的安全,一般都要进行有效的青贮加工。但项目实施后,仍有少数农户坚持种草,加工手段和技术落后,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3石漠化治理的战略出路
        3.1 水保工程建设
        1)对25度以下石漠化坡耕地,应进行梯田土壤改造,或培植土垄、修建生物垄、修建纵横排水沟等改良措施,以巩固水土,避免水土流失的问题出现,有利于农业更好的发展。2)充分发挥石漠化村镇的绿化和蓄水功能,充分发挥石漠化村庄的绿化和蓄水功能,充分发挥石漠化村镇的绿化和蓄水功能。同时,适当建设水库、排灌渠、引水渠、沙坝等小型水利、水利工程,充分储存自然降水,扩大灌溉面积,从而实现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开展地下水勘查开发,加大饮用水工程建设,为农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对水土流失严重、土质较差、当地居民长期在陡坡上耕作、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活条件恶化的地区,可结合扶贫政策进行搬迁。
        3.2林草植被恢复
        1)对石漠化土地出现可能性大的地区中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石漠化土地中未成林造林地及部分灌木林地实施植被管护,切实保护好原有的林草植被,防止潜在石漠化土地再石漠化。2)对石漠化土地中的疏林地和植被综合盖度小于50%的低质低效林地及部分未利用地,实施人工补植、封山育林措施,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程度。

3)对石漠化土地中的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选择根系发达,耐干旱、生命力强的马尾松、柏木、枫香、刺槐、栎类等乡土树种为主,营造针阔混交林,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地表冲刷,避免水土以及肥料严重流失。对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的坡地,可先植灌木,后种乔木;对土层薄,石砾含量高、失水快、保肥能力差,乔、灌造林成活困难的土地,可推广使用营养袋苗上山造林等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4)对石漠化土地中25°以上的陡坡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营造生态防护林,恢复森林植被;对较缓的坡耕地,在采取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下,结合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枣、板栗等经济果木林和工业原料林,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严控草地载畜量,合理制定轮放牧制度
        禁牧区实施严格的禁牧制度,适宜放牧地区实施合理载畜量轮放牧制度,制定合理的放牧区域,这样既能够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也能够适度规模发展健康养殖。畜禽品种选择应该根据林地类型、草地类型进行择优饲养,人工林地区适合养殖家禽,封山育林区适合养殖牛羊等,积极探索合理利用,较好的去解决林牧矛盾。
        3.4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林业政策的创新出台
        治理生态环境远非长久之计,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中提高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实现协调发展,要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经济价值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种植相应的作物,加强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力度。
        3.5环境保护监管
        对石漠化土地上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审批,严格控制非公益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大对采石场、砖厂取土场等矿区环境治理力度,督促采取客土造林、植草等植被恢复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各项工程措施在实施前要做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实现同步发展。
        3.6 严格森林资源管理,避免石漠化恶化
        石漠化问题的出现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有效当前石漠化的现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一是严格控制森林超限额采伐量。为有效保护现有森林植被,有必要在石漠化地区采取禁伐措施。二是加强森林火灾防治,提高森林防火责任意识,做好火源的管理与监督,制定各项防火规章制度,防范森林火灾。三是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对潜在或轻度石漠化土地,实行半封闭或轮作封地;中度以上石漠化土地实行全封闭,成立专业护林队伍,制定护林公约,确保山林看得见,破坏归人管。四是依法加强森林管理,有效打击非法森林资源,不断发挥森林公安的全部职能。严厉惩治滥伐森林、森林火灾和毁林行为,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五是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涵养水土,遏制石漠化。石漠化土地,岩石裸露,植被稀少的,应当植树造林。尽量选择常绿树种。积极营造针阔叶混交林环境。石漠化地区造林困难,任务艰巨。我们需要有坚定的决心,以确保坚持不懈。
        3.7拓宽融资渠道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投资成本高、周期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系统工程,但存在经济效益不高的缺陷。因此,结合石漠化的问题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平台,逐步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投资为辅的多元化融资机制。针对石漠化地区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石漠化严重地区的经济投入力度,通过租赁、转让等方式进行石漠化治理项目的投资,有效开发利用石漠化土地,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充分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论
        石漠化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会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旱涝灾害等问题,同时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通过石漠化防治林业建设,结合科研人员的工作,将理论知识践行到实际行动中,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尽早解决石漠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文鹏,闫慧敏,甄霖,等.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J].生态学报,2019(16):5798-5808.
        [2]许宜健.基于石漠化治理的林业建设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9(2):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