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覃彬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覃彬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第一小学   533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结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的知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本文以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探究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游戏化;应用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环境,运用不同的游戏手段,利用与教学相关的游戏物品,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良好的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游戏化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欲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游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将数学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游戏互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小学生天生对于游戏由衷热爱,应有游戏进行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游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教学时,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情境与游戏活动进行密切的结合,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与游戏活动中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对于数学的知识能充分理解与吸收。如:在进行《时分秒》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让学生运用“时分秒”的教学知识进行游戏,结合学生午餐的情境,教师扮演“老狼”,学生扮演“小羊”。教师站在教室的中央,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时间的提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近“12点”时,“老狼”开始吃“小羊”。需要学生躲到课桌的底下或教室的门后,让教师进行寻找。教师在进行时间的报告时,可以说出整点、几点几分以及几点几分几秒,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时间的意识,迅速反应还有多少时间接近12点。教师找到“小羊”后,让学生充当“老狼”,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小羊”,以此进行角色的体验。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深入的理解时间的概念,高效的掌握了教学的知识,学生的时间观念有了一定的提升,游戏化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竞争游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枯燥,但是将其与游戏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理解教学的知识。教师在设置教学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竞争的游戏,使学生在竞争中更好的运用数学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倍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置“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教师可以设置成倍增长或成倍降低的方式进行,如:在设置成倍增长的环节,教师首先为学生准备较小数1,说出“1”的2、3、4倍数,说错的学生可以为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一个小秘密或由其他的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学生不愿意回答时可以以表演节目进行替换。教师也可以说一个较大的数,如“18”,让学生以此说出成倍降低的数字。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逛动物园”的游戏,让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动物园导游图”介绍:从图上你发现确定方向的信息了吗?(让学生说出标出的北)。出示击课件,女孩子要去熊猫馆,可是不知道怎么走,你知道熊猫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吗?(西北),去熊猫馆的路线该怎么走呢?看,来了一位热心肠的男生,在告诉她“去熊猫馆,可以先向北走到猴山,再向西北方向走。”男孩子表达的怎么样?大家来评价一下!(真清楚,指名了方向和经过的地点)。除了这条路可以到达熊猫馆,还有其他的路线吗?谁愿意来试一试?还想不想继续做小导游?下面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要去的地方,另一人说出它的位置和路线。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活动完成后,教师说出:“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为了奖励你们,下面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出示图框)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呢?(出示序号标的游乐项目和文字泡泡语)你能把这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吗?(学生在课本上标完后,反馈交流一下)。采用这种竞争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灵活的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实践操作游戏,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学时若只以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单调无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入一些实践操作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兴趣的导入,对学生提出:“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出示课件)那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机器人有什么特征呢?那这个机器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看看这些图形也是由什么组成的?看来同学们大概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了,那我们先打开你们手中的导学案,圈一圈哪些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动手圈并巡视)老师想请问你们说说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进行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对于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教师对学生说出: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感觉,还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究竟长方形对边相等不相等呢?四个角是不是直角呢?光凭我们的感觉,可能还不够科学,所以我们要给它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做一做的环节,首先对学生提出:“现在呢,同学们的桌子上老师都准备了长方形的白纸,现在想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去验证一下对边是否相等,然后看它的角是不是直角,自己开动脑筋,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开始!看谁最快!如果你证明好了就请坐正,举手示意。”然后让学生汇报实践的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来验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预设①:用直尺量的。(学生上台展示,并说出量的长度。预设②:用对折的方法来证明的。学生说出先对折一下完全重合,说明这组对边相等;再上下对折一下,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另一组对边相等。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折一折给了我们灵感,所以在证明四个角都是直角到时候也可以先折再量。同学们,刚才我们不管是用量一量还是折一折,都可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我们可以把之前总结中的问号擦除了”。通过实践的有游戏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情境游戏的设定,加强游戏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确保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良好的发挥应用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2]马芳娣.浅析游戏化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