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史冬梅
[导读] 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从合理应用线上教学,构建有效预习
        史冬梅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青云小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从合理应用线上教学,构建有效预习;学业数据综合分析,突出教学难点;线上素材有效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软件合理应用,提高练习效率;网络社交综合利用,促进师生交流五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新的时代对现代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推进,可以说,如今大部分学校都有了高速的宽带网络和配套的多媒体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混合教学的模式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乃至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也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现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切实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
        一、合理应用线上教学,构建有效预习。
        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固然能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却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活动中也会变得更加吃力。预习是当今中小学教学的重要步骤,其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前置知识,对于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相比传统模式中学生对教师严重的依赖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预习这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环节,教师也需要合理应用线上教学,提高预习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分数乘法”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开展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可以以导学案和相应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关于本节课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自行录制。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发送广州电视课堂、上海空中课堂的相关知识点链接。而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习,如果仅仅预习“分数乘法”的微课,学生就可以完成导学案内的相关作业,学生就可以只观看教师给予的微课。而若是学生知识水平不足以完成前置作业,即可以观看线上关于“分数的认识”“整数乘法”的相关视频。这样,利用线上教学,教师让不同的学生方便地学习了不同的内容,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
        二、学业数据综合分析,突出教学难点。
        现代教学多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活动,而相比过去教师主导的知识授予型课堂,现代教学虽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但从时间角度而言,其花费的时间无疑是更多的。故在当今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教学相当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带来了更加便利的学业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让教师能够快速便捷地掌握学生情况,从而确定教学的难点。这不仅在教学之前的课堂探究内容选择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帮助教师进行作业后的补偿教学。这在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异常重要。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学业数据综合分析,有效突出教学难点。
        例如在“数与代数”这一复习内容中,在正式的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向学生发送涵盖所有知识点的练习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即可以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错因分析。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发现,学生在“简易方程”和“运算定律”两个方面错误率较高,在之后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即可以增加花费到这两个知识点的时间。这样,通过学业数据的分析,教师有效突出了教学难点,这对于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线上素材有效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教师多以讲授法进行导入,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而言都缺乏吸引力,自然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也无法满足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和素材选择越发多样。而相比传统的导入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的导入方法无疑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线上素材,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四则运算”这一知识点,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引入线上“数学王国”的素材。这一素材将加、减、乘、除和小括号五个符号拟人化,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有效地讲解了不同运算的优先级。在这一视频中,教师能明显发现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而在后续的探究和练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这样,通过线上素材的应用,教师不仅引导学生理解了所学习的知识,还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份助力。
        四、教学软件合理应用,提高练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重视练习的学科,合理的作业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重复性高,长时间的练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游戏教学法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与数学练习的结合能有效降低数学练习的枯燥程度。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则让更多的知识能更加方便地开展游戏活动。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以有效提高练习的效率。
        例如在“一百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点,在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开展课上的练习活动。相比传统的问答游戏,在电子白板上,这一游戏具有动态的特征。当然,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同样可以开展对抗游戏,即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答题,在规定时间内得分较多的即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在课下,教师则可以将这一游戏拓展到同样功能的手机学习软件上。这样,通过设备和软件的合理利用,教师有效提高了练习效率。
        五、网络社交综合利用,促进师生交流。
        “一个巴掌拍不响”,现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即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合作都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形式。但在过去,受空间距离上的限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多限于教室内部,这为小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的沟通交流越发方便,这让师生的远程互动成为了可能。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积极推广网络社交这一方法,以促进师生间的充分交流。
        例如在“方程”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布置“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调查任务,并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将最终调查的结果展现出来。在这一活动中,为了提高调查能力,学生需要构建人数合适的小组进行探究。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则可以利用QQ、微信等进行交流。甚至在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还可以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的利用,教师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这对于构建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应用线上教学构建有效预习环节;以学业数据综合分析突出教学难点;引入线上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利用教学软件和设备提高练习效率;并充分利用网络社交促进师生交流。也只有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构建高效的混合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慧燕.微课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50-51+66.
        [2]赵慧臣,姜晨,贺雪.信息技术在我国数学教育领域应用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15-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