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琴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城东小学校 646106
摘要:基于长期教育教学经验,广大教师几乎都逐渐认识到了课后作业部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并开始在相关设计指导工作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鉴于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所扮演的中心角色渐渐受到广泛认可,各小学数学教师就有必要革新教学思想,创新引入以生为本理念,以此理念针对性探究课后作业设计方案,以为班级学生创设优质锻炼机会,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课后作业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其实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了指引学生高效参与课后作业练习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有意增加了相关工作力度。但是,其中一些教师在具体作业设计活动中并没有给予学生主体个性、需求等足够关注与重视,而这就导致他们所设计的很多课后作业都无法满足学生练习需求,难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以及发展数学综合能力。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实际各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就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迅速转变对师生角色的认知,慢慢看到学生主体作用与价值,接着坚持以生为本展开系列课后作业设计研究工作,从而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课后拓展锻炼条件,益于学生整体数学综合能力迅速增强,最终达到理想标准。
一、设计游戏形式作业,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探究兴趣
为学生们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各任课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任务,否则即使设计再优质的作业都难以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无法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由此,在平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到作业布置环节,各任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款游戏形式作业,增加课后作业吸引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探究兴趣,益于学生通过高效练习切实达到既定学习发展目标。
例如,平时基于《克、千克、吨》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在完成基础性课堂教学任务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升华课堂学习效果,我就在临下课的时候为学生们布置了课后练习作业,而其中就包括一项游戏形式作业。具体游戏作业内容为:在课下阶段,学生们首先需要基于互相了解而自由结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组,接着各小组每个学生都需要任意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如鸡蛋、苹果、食用袋盐、一元硬币等。接着,各小组学生就需要聚到一起,轮流猜测各个生活实物的重量,并由组内记录员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就要一起利用天平秤称量各个实物,并与每个学生的估量进行对比。最后,组内哪个学生猜对的最多即在此游戏中获得胜利,可以要求组内任意同学为其做一件事情作为奖励,具体可以是要求同学说出十个夸赞自己的词语等。这样,通过为学生们设计游戏形式作业,我就促进学生改变了对课后练习活动的固有印象,使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那么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们深入探究相关数学知识的兴趣,为他们持续学习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设计难度分层作业,诱发学生数学练习参与信心
从一直以来的实际教学情况看,很多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都有所不足,难以支撑他们持续学习锻炼数学综合能力,而究其原因,各任课教师一味坚持统一教学思想显然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鉴于此,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具体进行到作业设计环节,各任课教师就有必要摒弃旧思想,创新引入分层指导理念,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恰当拓展锻炼机会,促使他们坚持锻炼发展数学综合能力,以最终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例如,在平时课堂上完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部分基础教学任务之后,我继续有效利用课后作业环节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拓展学习锻炼活动,且基于学生差异在此过程中引入了分层思想理念。
具体而言,我在综合全面分析班级学生课堂表现的基础上将他们划分到了不同的层次,接着我就设计了一系列难易相间的练习题,其中包括“42除以5所得商和余数分别是多少?”“哪个数字的3倍是48?”“已知一本书共72页,我们需要平均每天读多少页才能在6天之内读完?”“某年级学生有95人,每8人共用一件体育器材,那么至少需要多少件体育器材?”等等,要求不同层次学生课后独立思考解答不同难度的习题。这样,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大部分习题解答任务,得到了针对性锻炼,为他们今后长期学习锻炼数学综合能力增添了推动力量。
三、设计小组讨论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拓展
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每个教师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任,因为只有以此能力为支撑,学生们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实际学习实践活动,迅速获取丰富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由此,平时依照预设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具体为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就有必要根据实际需求为学生们成立小组讨论,为学生创设良好锻炼机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显著拓展,为学生最终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增添助益。
例如,平时课堂上与学生有效配合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部分基础教学任务之后,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持续提升,以顺利达到理想水平,我又重点为学生们布置了一定课后练习作业,其中就包括一项小组合作讨论形式的作业。具体而言,我基于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以及学生个性特点等所进行客观分析将他们划分到了一个个不同的小组当中,同时为各小组提供了诸如“是不是0和任何数相乘所得结果都是0?”“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所得积是否一定为四位数?”“商店一天卖出了56套明信片,已知每套12张,价格为23元,请问商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钱?”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各小组学生基于课堂所学积极讨论探究,以尽可能获取全部问题的正确答案。在完成上述小组讨论作业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可以在虚心听取同组同学分析和观点的时候得到有益启发,所以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自然得以慢慢拓展,为他们更进一步增强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提供了极大推动力量。
四、设计生活化的作业,锻炼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新课标指引,广大任课教师几乎都慢慢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丰富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有效锻炼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在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进入作业布置环节的时候,教师们就有必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生活化的作业,促进学生有效锻炼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顺利实现既定学生培养目标。
例如,平时课堂上完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部分基础教学任务之后,进入课后作业布置环节,我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们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目,其中包括“某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一共请了269位家长,要求他们8个人坐一桌,请问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等等,要求学生们以所学基础数学知识为支撑,充分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深入探究解答此诸多习题。在此过程中,班里几乎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锻炼,得以大幅度提升,为他们数学综合素养顺利发展到理想水平增添了助力。
总之,在实际以小学阶段学生为对象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几乎都充分认识到了课后作业环节的重要性,而要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他们就有必要坚持以生为本设计具体课后练习作业,以最大程度优化学生拓展练习效果,最终促进学生整体数学综合能力顺利发展到理想水平。
参考文献:
[1]袁艳光.浅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7(12):70.
[2]赖志锋.试论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