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三物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李淑屏
[导读] 众所周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思路之一
        李淑屏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中学   362400
        摘要:众所周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思路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思路之一,所以在实际展开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要立足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更优质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获得。为此,本人理论联系实际,以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沪科版教材为根本参考,简单分析了初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就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初三物理教学的质量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愿意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三物理;问题分析;应对措施;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使其富有生命活力,从而活跃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在长期的学习和探究中获得的物理知识,形成特定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物理学习效果。尤其是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进入到了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阶段,更需将其落到实处。
        一、初三物理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课堂观察发现,现阶段初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不够高涨。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什么是物理,为什么要学习物理,有什么作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物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的接受,被动的记忆,像学习机器一样毫无感情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多学生在上物理课时要么东张希望,要么做其他的作业,要么虽然看似在听课,但并没有跟着老是想和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学生对于课后作业并不能认真、及时的完成,甚至存在抄作业的现象,应付差事。
        第四,学生并不会主动的复习物理知识,更不会主动的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也不会主动的去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往往是考试一结束,大部分的知识都换给了老师。
        二、解决问题,提高初三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就其原因,与物理教学方法单一,单调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为此,针对上述现状,本文给出了如下几个实用、可行的方法对策。
        1.联系生活,发现物理奥秘,激发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从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又要让物理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实际展开初三物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落实生活化教学法,如问题设置生活化,教学资源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一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二来让学生从生活中领悟到物理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物理对生活的促进作用,让其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更多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熔化与凝固”这一内容时,就展示了一些生活现象:冰与水的转变,石蜡在高温的情况下会变成蜡液,塑料在高温的情况下变成了塑料液滴,铁与铁水的转化,铜与铜水的转化……这样生活现象的列举,不仅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而且对熔化与凝固的转换条件,特点,相互关系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最终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问题导学,给予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是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与物理知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桥梁,它也是检验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已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问题,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导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使得自身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具体来说,在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确保设计的问题能够由学生自己解决;二是问题的设计注重启发和引导,也就是说能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继续探究、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第三,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给学生一个学习知识的思路和方向。
        例如,在教学“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这一内容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电阻的串联?什么是电阻的并联?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区别?怎样判定一个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在什么情况下要串联电阻?在什么情况下要并联电阻?为什么……这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这一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问题解决等多项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3.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知识内化吸收
        从当前初三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除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外,也与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变有关,而实践也证明,以知识灌输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主宰着今天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融入让学生产生厌倦、疲乏的情绪,整个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学生很难积极的参与其中,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提高。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能够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实现知识的拓展连接,对于学生物理学习视野的拓展,基础知识的夯实,重难问题的解决都有着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且提高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让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主动学习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因此,以初三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为根本参考,科学、合理的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如ppt,微课,班班通,图片、动画,音视频……让学生既能够看到信息技术的多才丰富,也能够切实的激发其兴趣和主动性,让其有新鲜感,进而能更主动的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电流的磁场”这一内容时,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奥斯特实验,即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对“电流的磁场”这一内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关“电流的磁场”的现象,学生自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立足初三物理教学实际,找到初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原因的剖析,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初三物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但更多优质教学方法的探索,初三物理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几个简单的策略和方法就能够实现的,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给出的联系生活,发现物理奥秘,激发学习热情;问题导学,给予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知识内化吸收三个策略希望能够给一线教师更好的展开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当然,在日后展开初中物理教育实践活动时,我也会继续探究、分析此问题,继续为更优质初三物理教学效果的获得贡献有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飞. 数理结合解决初中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J]. 物理教学, 2015, 037(002):30-33.
        [2]宁荣敏. 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分析[J]. 文理导航旬刊, 2016(12).
        [3]张舞. 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探析[J]. 学周刊, 2012(1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