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黄鸿林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鸿林
        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使学生变得活跃,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趣味性课堂的构建,以此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但是,数学又是学生学习生涯最为关键的科目之一。所以将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数学课堂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挖掘数学教材的趣味因子,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完成趣味性课堂的构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讨:
        1.构建趣味性数学课堂的意义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但是,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感到枯燥和无趣。如果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而趣味课堂充满了小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在趣味课堂中,教师能够合理规划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说,打造趣味课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2.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
        2.1设计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是使学生快乐源泉。而且,游戏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化解数学教学的枯燥性与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数学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并且,在选取游戏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选择一些操作简单的小型游戏,从而保证课堂的效果,避免课堂难度过大或者过于娱乐化。
        比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1-5,并学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体。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组织了“动物园里有什么”的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笔者准备了不同小动物的图片,并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回答笔者一共展示了几种小动物。笔者在游戏过程中,一边贴图片一边贴对应的数学卡片,学生就能够对数量产生正确的认知。然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1-5的数字卡片。笔者每喊出一个数字,学生就要高高的举出相应的数字,举错的同学就要表演小节目。这样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胜负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可见,趣味性较强的小游戏,不仅可以保障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2.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趣味因子,并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而且,趣味性问题的提问,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趣味性。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明确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钱币。

然后,笔者提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人民币?这时,学生就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紧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怎样安排零花钱?会存钱吗?存钱可以做什么呢?学生在此环节就能够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最后,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将这些人民币进行分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就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并初步建立金钱的概念。
        2.3开展活动,体验趣味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常常会自己演示,学生没有经历过实操,自然无法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学生才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意义,获取新的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兴趣成正比,小学生的行为更是会受到自身情感的支配。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比如:在《测量》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毫米、分米和千米,使学生掌握估算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了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让学生进行估算。紧接着,笔者为学生提供了测量工具,让学生亲手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就对长度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可见,实践活动的构建,能够使学生自主进入到探究活动当中,最大限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4小组合作,营造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展合作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最后,邀请小组成员与教师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讨论。而且,教师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积极鼓励小组成员发言,发表小组内的成果。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小组说出不同的看法与建议。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实现全班学习成果的融合。而且,在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就被营造出来了。此外,对于小组合作的成果,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长方形长宽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并观察讨论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在此环节就能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紧接着,笔者提出你能够用同样的方法总结正方形的特征吗?学生经过小组间的学习与讨论,就能够得到相应的结论。在此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明白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探讨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此外,面对合作效果显著的小组,笔者及时给予了肯定与夸奖,如:做的非常好!继续努力!对于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笔者也给予了鼓励,如:不要气馁,继续努力等等。
        总而言之,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氛围,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数学学习当中。而且,教师要借助趣味性课堂的构建,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锻炼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越.浅谈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策略[J].读写算,2020(26):93-94.
        [2]索静.指尖上的趣味数学——操作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新课程,2020(31):161.
        [3]周美林.设计趣味导入,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趣味课堂导入的设计艺术[J].新课程,2020(25):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