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池春燕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行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教学要求及教学质量
        池春燕
        广东省化州市平定镇中心小学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行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教学要求及教学质量。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其综合学习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数学教师的重点教学问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并探求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速度、家庭影响、兴趣关注点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认知、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导致班级中出现数学学困生。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思维、空间性思维都很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捕捉、认知到数学知识的精髓,而且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常出现偏差或模糊的情况,长此以往就致使其沦为数学学困生。数学教师要对学困生持公正、积极的教学态度,细致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创设合适的数学认知方式及学习突破点,激发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信心,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一)懒惰心态
        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会表现出“懒惰、偷懒”的行为。数学学困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常懒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认知,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其不是偷偷的作小动作就是趁数学教师不注意的时候与别的同学切切私语,这样无法保障其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接收。而且学困生对于数学课后作业也是尽可能的偷懒,经常出现作业拖延、作业敷衍、作业抄袭的情况。
        (二)厌学心态
        数学学困生存在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运用都比较薄弱的情况,导致其在解答同样的数学问题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学困生会对数学认知渐渐的失去信心,降低其数学学习意愿,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等外界因素的压力,学困生又不得不接受数学课程的学习,学困生会将数学学习看做是负担、烦恼,最终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厌恶情绪。
        (三)消极心态
        部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也比较积极,但是往往得不到好的学习成效,这是因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适宜。部分学困生将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法则等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并不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算,只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记忆,对其本质没有进行理解,导致其数学学习成效远远落后于期待值,这样极易形成学困生的消极心态。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兴趣及认知主动性。数学教师要提升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感,维持其课堂思维的高度集中,这样才能引导学困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序、有效的认知,让学困生在这个过程中感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促使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持续性、主动性。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气息,通过生活实例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困生的认知兴趣及学习成效。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困生寻找、观察教室内的多边形,让学困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认知、掌握“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
        (二)培养数学学困生的积极情感
        数学教师要对学困生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还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愿意认知的情感。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困生产生对数学课程的热爱情感,因此,数学教师要用自己对学困生的关爱,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依从性,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信心及努力决心。例如,数学教师在传授分数的四则运算时,学困生不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这时数学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关爱并将分数的除法运算方式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纾解,让学困生感受到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及重视,激励其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三)对数学学困生行针对性教育
        数学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可以采取针对性教学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设计适合其认知范围、思维方式的课程,循序渐进的帮助学困生提升其数学能力。数学教师对学生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数学基础、认知范围等,确保其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困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精髓,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继续学习意愿及学习成就心理。进而促使学困生找到适宜的数学认知方式,并积极主动的对数学课程进行探求认知,完成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总结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数学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数学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数学基础、认知范围等,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对其行针对性教育,激发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兴趣及认知主动性,完成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赵涛.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41.
        [2]魏域欣,康健丽.培养兴趣,加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80.
        [3]陈小波.浅谈如何引导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J].中国新通信,2020,22(04):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