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赵晓燕
[导读] 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童谣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幼儿语言、生活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赵晓燕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幼儿园7303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童谣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幼儿语言、生活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较多幼教因未掌握童谣对幼儿教育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实际培养幼儿中只是引入了几首童谣,并且未注意童谣的应用方式,导致幼儿的培养效果不佳。因此,需要研究童谣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童谣;幼儿教育;积极作用;应用策略
        童谣具有很强的民族与地域色彩,并且还容易传授与传承。童谣属于民间文学,如果将其引入幼儿教育中,能够在有效传承童谣的同时,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幼教应了解童谣对幼儿教育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并采用有效的应用手段发挥出童谣的功能,进而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且提升幼儿各项能力的目标,以下内容针对童谣对幼儿教育具有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
一、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童谣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要先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因为幼儿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注意力及探究欲望。所以,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利用幼儿感觉兴趣的事物培养幼儿各项能力。如果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童谣,会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童谣与幼儿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并且篇幅也较短,所以幼儿在学习时能够达到理解的效果。另外,童谣还可以与游戏、生活、教育融为一体,融为一体后会创新出新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满足幼儿新鲜感的需求,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标。
        例如,幼教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将《小雨点》引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小雨点》与生活融为一体,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雨的时候,外面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幼儿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下雨的天气,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便能够回忆下雨时外面的声音,但却不能有效地形容。此时,教师引入《小雨点》童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下雨时的外面会响起怎样的声音,进而学会如何进行表达。由于学生已经对下雨产生的声音产生了兴趣,能够积极与幼教学习《小雨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知识。
二、童谣可以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成长
        语言能力是幼儿教育中重点培养的内容,幼教在教学中会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如果在培养时利用童谣学习的方式,能够实现幼儿语言能力不断成长的目标,原因是童谣具有生动性、鲜明性、简洁性,并且童谣中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花鸟虫鱼、花草树木等,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已经较为熟悉,幼儿在学唱童谣时能够因为对生活内容的熟悉而快速掌握语言,进而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在选择童谣时要注重选择篇幅短小且与生活接近的内容,然后采取比赛及奖励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幼儿积极学习童谣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实现幼儿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幼教可以将《数蛤蟆》童谣引入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赛与奖励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将奖励的内容展示给幼儿,让幼儿与教师积极学习《数蛤蟆》的学唱。在比赛时,要求幼儿能够清晰地将每个汉字表达出来,根据幼儿的语言清晰度评价幼儿,最终确定出胜利者。
三、童谣可提升幼儿生活能力
        童谣含有成熟的语言及丰富的知识,可以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培养幼儿生活能力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童谣的内容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出与幼儿生活能力相关的童谣,在引领幼儿学唱时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而在完成童谣学唱的同时,又促进了幼儿生活能力的提升,比如引入《穿裤歌谣》,幼教可以传授幼儿这首歌时,将如何穿裤传授给幼儿,还要在幼儿学唱时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童谣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幼教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可利用童谣学习的过程对幼儿的良好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童谣的内容中具有纯洁的思想情感、优秀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将童谣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童谣拥有的特点,对幼儿的情感、习惯、道德情操进行良好培养,比如《上学歌》童谣中的“天天不迟到”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在学习时能够受到此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童谣可以快速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数的童谣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完整的结构,并且内容还能够让幼儿快速理解,将其引入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进行有效地强化。教师应在传统童谣学习基础上,鼓励幼儿创作出自己的童谣,在引导幼儿创作时要注重语言训练的过程,还应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达到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的目的,进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可引入童谣教学模式,对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幼教应在培养幼儿时,根据培养目标引入适宜的童谣,进而充分发挥出童谣的作用,实现幼儿各项能力的有效培养,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并快速地成长。另外,童谣的应用方式可以进行不断创新,利用创新后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红.浅析童谣在幼教中的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6).后插188.
        [2]朱珊月.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