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安徽省合肥市科学院路幼儿园 230000
摘要: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正逐步的被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也让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媒体技术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为“教”“学”间提供更多的互动空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无限拓展了“课堂”的边界。本文作者主要对新媒体技术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有效融合
幼儿美术欣赏是指让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体验形式美、内容美、表现美,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幼儿园中,因为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限制,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所以采用符合年龄特点的作品,适宜的策略,配合新的媒体技术,让困难的美术欣赏活动化难为易,为幼儿美术欣赏打开新策略。
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最开始的方法一般是提供范画,或者是名画的复制品,或者景物的打印照片、挂图等,让幼儿欣赏、感受。慢慢地到投影的出现,可以放大、缩小,局部观察,但仍然是以图片为原版。到后期PPT占据了幼儿园信息技术的主导策略,在各种活动中,都以PPT的方式来呈现,这不仅方便了老师的前期选择和制作,也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色彩更加逼真,清晰度越来越高,都是PPT带给美术欣赏的新体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方式并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也局限了幼儿欣赏和体验的形式。
一、PPT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局限
1.形式与方法单一
在运用PPT进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时,一般采用的形式是,利用图片、照片等让幼儿观察,然后描述自己所看的,比如:你看到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然后根据所观察的,进行想象,比如:你觉得它像什么?它给你什么感觉……这种根据观察来进行描述、想象的活动,一般都比较空洞,往往会出现幼儿无话可说,无法发挥想象。而且教室在进行引导的时候,方法也比较单一,更多的采用的是提问的方法,在一问一答中,让幼儿欣赏作品。这样的美术欣赏活动,更多的是停留在看、听、说的感官上,不能完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结果就是孩子无话可说或者“乱说”,教师觉得美术欣赏活动太难开展了,慢慢的就不开展了。
2.感受与体验局限
在运用PPT开展美术欣赏活动,除了形式与方法单一外,感受和体验也非常受局限。比如在大班,让幼儿欣赏梵高的《星空》时,在描述作品时,提问感受时,大多数幼儿都说不出自己有什么感受,因为缺乏感官的体验。如果在欣赏时,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旋律,用手去描述作品中线条的轨迹,心中肯定有欢畅、流动、宁静的感受。在欣赏过程中,要想让幼儿有所感受,那就要充分的调动全身心的感官去体验,才能有所感,有所悟。
3.操作与互动缺乏
PPT的运用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操作和互动的缺乏。在活动过程中,PPT只是一种放映的方式,一张一张的展示教师让幼儿欣赏的图片等材料,不仅缺乏教师的操作,更缺乏的是与幼儿的活动,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互动。比如在小班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几个圆圈》时,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让幼儿能去操作,能去与多媒体互动,肯定会让幼儿有更加的直观的感受,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新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的突破
在幼儿园中,所使用的新媒体技术主要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移动终端,数字电视以及其他数字化的媒体。这些媒体技术,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在教育中,也大大方便了教育行为,解放了教师无休止做教具的困境,弥补了传统媒体带来的局限。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互动性很强,极大的满足了幼儿的需求,也让教育活动从传统的课堂升级为智慧课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更是突破了以下几个方面:
1.欣赏内容、途径广泛,可选择性更多
不管是最开始的挂图欣赏,还是PPT图片欣赏,可选择性的内容都比较少。有些是缺乏清晰度,有些是色彩的失真,还有的是不能进行变化,所以就不能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教师可以使用链接、屏幕捕捉等方法来实时找到欣赏的作品,还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拖拽、翻转等方式,让幼儿局部、交换体验。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梦》,可以根据幼儿需求,将背景变换不同颜色,让幼儿感受在不同背景下,猜测作品中人物会有什么样的梦境。或者将作品的方向进行上下、左右翻转,让幼儿感受,在不同方位中呈现出来的作品,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在利用移动终端、网络等平台时,可选择欣赏的内容更广。比如,在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下一个命题,欣赏《星空》,让幼儿自己去搜索作品,可能有人搜索的是梵高的《星空》,有人找到的是米罗的《星空》,在欣赏两幅风格迥异的作品时,相信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选择的内容更多,幼儿欣赏的范围更广,对幼儿的表现和创作就更有好处!
2.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维度互动
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多维度的进行互动。例:在大班幼儿欣赏《倒影画》中,教师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倒影视频,视频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幼儿在看、听的感官中,先了解倒影这一现象。通过观察和描述,在看、听、说中找到倒影的特点。然后提供多组图片,利用移动终端,让幼儿自由欣赏、同伴互享,利用看、听、说、触等感官发现倒影的对称美、艺术美。再利用操作、互动,给倒影拼图,分组模仿倒影,利用看、听、说。做等方式,巩固幼儿对倒影的认知。
在骰子游戏中,让幼儿在惊喜中,欣赏到水粉、水墨、线描、蜡笔等各种表现形式创作的作品,有了这些充分的体验,幼儿在进行创作时就能够选择自己的方式,将收取的信息进行输出,创作出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倒影画作品。
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听、说、看,还有触觉,自己亲身的体验与操作,调动幼儿多种的感官,去观察、去感受,不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还和电子白板互动,移动终端互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全方位多维度的互动,让幼儿观察更仔细,感受更充分,体验更完整,创作更具有想象力。
3.方式方法多样,随时随地欣赏
在运用PPT开展美术欣赏时,策略单一,只有一种,就是以“上课”的方式开展。老师做好课件,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根据问题来进行观察、描述和想象。因为幼儿不能进行操作,所以“上课”结束后,幼儿可能再也欣赏不到作品了,而利用新媒体技术就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限的策略。在欣赏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根据课件去欣赏、感受。在活动中,幼儿也可以自己去点击、拖拽、放大、缩小,去定位自己想要观察的部分。在活动后,幼儿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再次反复的去欣赏。移动终端的拍照、录像功能,也可以随时记录在活动中的情况,以及记录幼儿线下想要了解的信息。新媒体的及时通讯功能,可以做到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对每位幼儿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中,利用二维码的功能,让幼儿自主扫描所要欣赏作品的二维码,用移动终端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再进行集体分享,这样的欣赏策略,就打破了传统“上课”策略的局限,让美术欣赏活动随时随地开展,让幼儿能随时随地欣赏,真实方便、快捷、有效。
三、新媒体技术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融合
1.多元素融合,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创设真实的审美情境
当前新媒体技术下,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最常用的工具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它融合了视频、声音、图像、动画等,它的随意拖拽、3D旋转、手势识别等功能,让幼儿在虚拟的现实空间去感受、体验。比如小班幼儿在欣赏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圈》时,教师先利用动画的效果,让圆圈以从起点到起点的方式,一个个展现出来,既让幼儿了解了圆的特征,知道圆的画法,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带来新奇的感受。
在幼儿观察和描述作品时,可让幼儿进行点击、拖拽、放大、缩小,讲述自己对观察到的圆圈特征,以及自己的感受。接着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去白板上随意画圆,配色,表现自己多作品的理解,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审美体验。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可以捕捉屏幕,将幼儿作品进行储存,教师可以对幼儿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幼儿对作品的不同理解,总结出幼儿对美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发展的情况,以便对现阶段幼儿有效实施的美术欣赏活动做出调整。
2.多维度融合,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增添全方位趣味体验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逐渐向智慧课堂演进。智慧课堂是新媒体时代课堂发展的大趋势,在幼儿园中,主要由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和发射信号设备组成。在进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上课”——“你问我答”的策略,以全新的多维度融合、全方位互动进入到活动中。比如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中《一副不可思议的画》,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先让幼儿欣赏一副画“错”了的画,再让幼儿利用平板终端,尝试进行改变,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去创作。然后在进行反馈,将幼儿作品进行集体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并分享的观察感受、创作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幼儿都能亲身体验,大胆去操作,对欣赏的美术作品就各有各的想法了。整个活动氛围宽松、轻松有趣,让幼儿在趣味互动中完成了美术欣赏活动。
当然,智慧课堂还有很多的好处。在有些美术欣赏活动开始时,幼儿可以自主搜索寻找要欣赏的作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提示,利用平板去局部观察、去动手操作、去大胆尝试画法,与电子白板、老师、同伴、平板进行多维度的互动,以便幼儿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在评价创作中,平板终端还可以投票、点赞、拍照、录像,为自己欣赏的作品、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评析、加深对美术欣赏的体验,从而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
3.多媒体融合,让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走出围墙
随着新媒体技术扑面而来的则是媒体的多样性、终端的多样性以及网络的“泛在”,让“课堂”无处不在。传统的课堂策略,更多的是在幼儿园,甚至在“一节课”中。为了让幼儿的视野宽广,思维开阔,那就需要走出幼儿园的围墙,看得更远、更广。新媒体技术中的网络和移动终端,就能让幼儿美术欣赏走出幼儿园,走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
在这里,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幼儿,只要幼儿发现美的事物,他都可以进行欣赏。网络的交际功能,能让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欣赏。移动终端的拍照、录像、存储功能,能让幼儿在每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性进行相关作品的欣赏,从而知道不同美术大师的作画风格,经过多感官的重组,可以大胆尝试进行模仿创作。二维码、空间等的分享功能,能让幼儿保存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不仅自己可以欣赏,别人也可以欣赏评价,交流心得,分享感受,合作创作,发展自己的美术能力,增强自己的审美情趣。
结束语:新媒体技术还具有很多人性化的功能,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融合方式还需要不断的去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体验、总结、反思。总归新的技术手段带来新的变革,让幼儿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宗旨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走出围墙,让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拥有更多可能,给幼儿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的标准:三个维度[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秦龙梅.巧用电子白板[J].数学教学通讯,2014,(4):29-30.
[3]蔡雪莲.浅析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