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杨志玲
[导读]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民间童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杨志玲
        长泰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民间童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题材、语言表达形式记录了丰富民间历史故事。民间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长幼儿知识,启发幼儿智慧,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陶冶情操。本文分析了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民间童谣的教育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语音领域
        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文化的结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具有句式短下整齐的特点,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们生活思想。虽然在孩子幼儿时期还不能够充分理解民间童谣的含义,但是民间童谣蕴含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内容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童谣的方式渗透给幼儿的民族精神为幼儿埋下爱国思想的种子,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之路起到引导作用。
        一、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音教育的意义
        在幼儿园里,通过专门的语言活动学习语言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抓好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才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语言发音表达能力
        民间童谣源自于人们生活,他通过口头创造、流传、保存,童谣具有剪短、趣味、朗朗上口的特点。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可以增强说话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二)激发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就是思维方面、心理方面、语言方面的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日常反复吟唱,民间童谣的丰富内涵和趣味性,能够加深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帮助幼儿词语积累
        通过对民间童谣的学习我们会发现民间童谣含义丰富的词汇,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幼儿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语言能力,推动思维发展,还可以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语。
        二、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音教育的策略
        (一)说童谣
        民间童谣有节奏感强、平仄押韵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相关的动作游戏的方式念童谣,提高孩子对童谣的理解和兴趣。例如《编花篮》的民间童谣来说,枯燥的背诵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聊乏味,而且孩子们也不能理解童谣的内容。但如果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动作和语言的配合边玩边学,在促进孩子童谣学习背诵能力同时,能对孩子的体质运动有所增强,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童谣的欢乐,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二)学童谣
        在童谣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学习童谣,边学边画,可以提升幼儿对童谣和画画的兴趣,也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他们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想法,再让幼儿通过简单的线条、符号,颜色来表达思想。运用这样的画童谣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绘画技能。
        (三)唱童谣
        古往今来,音乐和童谣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用自己的语言谱写成了一支支好听有趣的歌谣,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民间童谣不论是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都是音乐和诗词相融合的,给童谣谱曲,也可以增加幼儿对童谣的兴趣。例如童谣《摇啊摇》,将它将歌谣的形式来展现,能使童谣的意境更加活灵活现,幼儿通过优美动听的声音学习和思考童谣的情感,培养孩子的音律能力和节奏感。        
        (四)演童谣
        很多童谣本身就是在讲述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童谣改编成故事,再带领着孩子们将故事表演出来。通过童谣的改编和表演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演力,增强幼儿对童谣的兴趣。例如童谣《唐僧骑马咚那个咚》,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学会说童谣,再通过童谣内容让幼儿表演不同的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妖怪等。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自己制作表演,道具服装,以及自编表演动作,孩子们自己制作道具、服装,自编动作,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对童谣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想象力,锻炼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整体的语言带动,加强幼儿的整体意识,也能够使得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敢说话、说话口吃的孩子演的说话更加连贯清晰,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五)编童谣
        孩子的思想具有无限的潜力,幼儿对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物、色彩丰富的物体和能够感知到的东西才会感到有兴趣,所以在童谣的创作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幼儿发觉生活中所能感受到和接触的事物,运用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帮助幼儿创作编写童谣,根据传统民谣的形式进行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能够为孩子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结束语:
        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传唱民间童谣既可以使孩子从童谣中得到快乐,又可以让孩子学习知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和语言能力。幼儿教师要注重童谣教育,探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总结有用、高效的教育方法,研究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实践方法,运用民间童谣帮助幼儿提高语言学习水平,从而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民间童谣在语言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词语积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让孩子可以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赖雅玲.浅谈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年.
        [2] 王甜甜.贴近童心 快乐教育——试论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实践运用[J].《科技资讯》.202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