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能清
都江堰市石羊幼儿园 四川省 成都市 611830
摘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艺术表现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当孩子们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情绪时,很多时候肢体上的语言,或者是绘画过程的语言都表达着幼儿的想法和情绪。所以说艺术与幼儿是息息相关且相辅相成的。在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和引导,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一些艺术表达形式。既能够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还能够使得幼儿的人格更加健全,同时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幼儿教师要重视艺术教学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素养;全面发展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稍微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探索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而且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和培养会有更加丰富的成果。对于艺术来说,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它不受时代、国家、种族的限制。可以跨越时间、文化和地理的距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艺术是属于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对我们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艺术教育,能够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让孩子能够对艺术有初步的审美和认知。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以更加丰富且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艺术教学,为幼儿以后的人生成长做好铺垫。
一、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教学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艺术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作用和意义如下。
(1)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以及审美能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成长和思维方式发展的初期阶段同时也是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幼儿的生活以及习惯。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基本知识技能和思考方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在幼儿成长的初期就出现了一些艺术形式的基本雏形,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艺术水平。
例如在生活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不足以表达其自身的情绪时,经常会利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情感和情绪,这便是艺术的一种。幼儿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孩子们进行舞蹈艺术的启蒙教育。通过更加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更加科学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正确审美观的形成,这对幼儿以后良好的艺术习惯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艺术教学开展的目标就是为更好地塑造富有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通过艺术素养的教学开展,能够让幼儿的思想、情感以及感受力都得到一个均衡的发展,同时,通过艺术素养教学的开展,还能够开发每一位幼儿潜在的创造力,所以艺术素养教学的开展,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全面性的。
例如,在艺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一些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教学。通过音乐艺术教学的开展,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美术艺术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其手指运用以及精细化操作的能力。在舞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文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丰富幼儿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这些艺术的教学开展,能够让孩子的大脑得到更好的、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艺术素养教学的开展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幼儿艺术素养策略
艺术素养教学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开展艺术素养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1)重视教学开展的鼓励性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自尊心是非常强的,在一些时候,幼儿渴望得到身边朋友、教师或者家长的认可,只有得到这些人的认可才能够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艺术素养教学开展的初期,幼儿教师也要重视教学开展的鼓励性,尊重幼儿的想法,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最为基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在教授孩子们简单的绘画技巧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身想描述的事物或者想法。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活动结束之后,幼儿教师要让孩子们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绘画内容。此时幼儿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积极的评价。可以在绘画的内容上对孩子进行评价,如绘画的内容十分地丰富、形象等。或者是在绘画的水平上进行评价,例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勾勒十分漂亮等。总而言之,就是要认可幼儿所绘画的内容,并发掘幼儿的优点,及时地进行表扬。通过教学语言的鼓励性,能够很好地增强幼儿的信心,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大胆地进行绘画,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
(2)尊重幼儿成长的差异性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几十名幼儿,每一个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幼儿对艺术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意识到艺术是没有标准的,艺术也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目标。所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成长的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艺术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剪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就要很好地尊重孩子们之间认知和思维上的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艺术素养教学的开展。首先,幼儿教师要教授孩子们基础的剪纸方法,让孩子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之后,幼儿教师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主题,如生活中的动物。让幼儿在教学主题的引导下进行剪纸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若是幼儿剪纸的内容对真实自然物象的描绘给予简化或者完全抽离,大部分内容是借由形体和线条或者结构组合而成的,幼儿教师就可以以此特点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抽象性教学。若是幼儿的剪纸内容具有可识别性,与生活中的内容极为相似,幼儿教师就可以以此特点为基础,对孩子们进行具象艺术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挖掘幼儿的特点,从而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3)结合艺术教学的生活性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艺术高于生活。很多时候,艺术是表达生活中的一些情绪。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学前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对孩子们开展艺术教学,既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例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就可以积极地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开展的初期,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音律。在幼儿积极的观察下我们发现生活中音律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夏天青蛙叫、蝉叫的声音,秋天风吹落树叶的声音以及下雨的声音等。让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旋律进行模仿,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乐器来开展教学。例如,让孩子们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然后在瓶中装一些沙子、小石子、米粒等物品,然后让幼儿摇晃塑料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幼儿认知到音乐来源于生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感知音乐旋律,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只是学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教育领域,但是对幼儿的成长,确实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过艺术教育洗礼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轻易地给别人贴标签下定义,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也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开展艺术教学,以更加丰富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艺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寿珍.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艺术想象力的策略探析[J].现代交际,2017(15):154-154.
{2}茆晓玥.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7,000(031):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