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游戏环境,促进小班幼儿主动交往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艾晋成
[导读] 随着游戏化课程的不断建设,我们在培养小班幼儿主动交往的习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艾晋成
        湖南邵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422100
        摘要:随着游戏化课程的不断建设,我们在培养小班幼儿主动交往的习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通过创设高质量的游戏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激发幼儿主动交往的兴趣,提供主动交往的平台,有效提高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对此,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促进小班幼儿主动交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游戏环境;小班幼儿;主动交往;策略
        在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在实施五大领域课程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将游戏与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以期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在小班时期孩子们喜欢玩平行游戏,由于总是独自玩游戏,不利于他们快速融入集体生活,无法有效培养他们合作、分享等多方面良好的品质。为此,我们坚持游戏化的理念,根据幼儿喜欢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创设专门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区,以期激发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主动与人交往,提高合作、分享的意识等。对此,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展开探讨,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实证的借鉴。
        一、创建角色扮演游戏环境,促使幼儿主动交往
        随着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区域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培养小班幼儿主动交往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创设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为主的“娃娃家”,在这里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促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主动与人交往。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欲望,在创设娃娃家时,我们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获得情感、体能、认知、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由于娃娃家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主,因此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人进行交往,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持续与小伙伴扮演的其他社会角色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交往语言,提高他们交往的技能。在小班时期,喜欢到娃娃家玩游戏的幼儿特别多,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非常拥挤,影响了游戏的效果。假如我们强迫幼儿离开,孩子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引导他们重新选择活动区进行游戏。为此,我们可以在娃娃家的前面贴上几对小脚印,让他们进去之前把自己的鞋子放在小脚印上。当孩子们发生争抢时,大家就可以根据有没有小脚印进行相互提醒。孩子们很快就明确了游戏规则,当小脚印被鞋子占满了就不能再进了。在娃娃家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孩子们的行为是他们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识与认同,在模仿角色的过程中使他们的交往意识与角色规范得到了不断强化,并促使他们将所获得的经验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当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大家一起合作游戏,从而促使他们主动与人交往,并友好相处。
        二、有效选择与投放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主动交往
        (一)分层投放材料,引导幼儿主动交往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整套的高结构玩具。如整套的洗澡、洗头发、理发工具,又如整套的厨具、医疗器械等高结构玩具,这些整套的高结构玩具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制作精美,特别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玩这类角色扮演游戏,常常需要孩子们相互合作才能正常运行。其次,在高结构材料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收集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如为了创设“我的家”这样的一个游戏场景,在没有一些成品材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搜集形状、大小各异的纸盒和纸箱,然后用它们自制一些家庭生活用品或家用电器,像手机、电视、床头柜、冰箱等,而且要高度仿真,这符合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有的孩子还会主动寻找一些饮料瓶,做工精巧、有趣的碗碟,并有模有样的开始做饭、招待客人。小伙伴之间会相互模仿,可以有效促进他们主动交往。最后要使材料呈现动态性,即不能让材料一成不变,而是要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出发,适时对材料进行更新、调整。

为此,我们要不断跟踪观察,以便了解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之上考虑投放哪些材料。如小班幼儿一开始喜欢独自游戏,而且喜欢玩平行游戏。为此我们就要投放大量的相同材料,随着孩子们游戏内容的增加,根据他们喜欢喂娃娃饭的游戏行为,教师可以持续增添蔬菜、水果和盘子等材料,随着幼儿间的交往增多,教师可以逐渐投放冰箱、灶台、电视机等材料,使游戏内容丰富起来,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主动交往。
        (二)从阶段特点出发投放,促进幼儿主动交往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只有适合他们身心发展水平的材料才能促使他们主动与人交往。处在小班时期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表现出随意性强的特点,而且他们对各种角色的活动内容的认识也总是片面的。加上小班幼儿游戏时的目的不明确,“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我们总能发现他们手上拿着各种逼真的玩具材料在游戏。为此,教师应该从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选择与投放材料,使材料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游戏中来,并主动与人交往。
        (三)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促进幼儿主动交往
        实践证明,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材料仿真度越高,他们就玩得越好。如在进入活动区的初始阶段,孩子们常常会被那些逼真的环境氛围和高结构的材料所吸引。而让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将会有效促进幼儿主动交往。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服饰、各种小道具,引导幼儿记住所扮演的角色身份,了解具体的角色职责,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启发他们产生一些假想活动。如在娃娃家活动区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了不一样的材料与道具,为扮演妈妈的角色提供了围裙,为扮演爸爸的角色提供了领结,为扮演爷爷的角色提供了眼镜,为扮演姐姐的角色准备了漂亮的头饰,在材料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明确了所扮演的角色,而且还促使他们主动与不同的角色进行交往。在玩游戏之前,大家会商量由谁来扮演什么角色,每个角色都应该做什么,从而为幼儿间相互交往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四)抓住材料投放的时机,积累交往的经验
        在促进幼儿主动交往方面,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有时掌握材料投放的时机,反而会帮助幼儿主动积累一些交往的经验。如随着孩子们游戏内容的逐渐丰富,他们需要的材料会越来越多,教师并不一定非要提供特别充裕的材料,有时甚至还可以投放一些可以替代的材料,鼓励幼儿“一物代物”,孩子们在发掘材料的多种功能时,就会产生相互间的交流,对于促使他们主动交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材料投放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需要我们把握一个“度”,从而通过材料的有效投放引发幼儿主动交往。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小班幼儿刚入园,创设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交往的习惯。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创设角色扮演游戏区域,为幼儿主动交往提供了平台,有效投放角色游戏材料可以使幼儿掌握主动交往的载体。小班幼儿喜欢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为了促进幼儿主动交往,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我们利用角色活动区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引导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激起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使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会互助、分享与合作,培养了多种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吕丽萍.幼儿园小班“娃娃家”自主游戏的开展.赢未来,2017(10):193-193.
        [2]沈玉婷.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小班角色游戏案例及分析.现代教学,2017(23):66-66.
        [3]方丹.放手退后有效支撑--浅谈小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中国农村教育,2017(7):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