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望琴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马元镇九年制学校 742106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和心理完整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深远的。在具体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艺术性的沟通和管理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快乐成长。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结合班主任与学生、教师及家长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班级管理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方法;沟通艺术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各种关系的调和,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让对方理解自己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这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针对学校的教育来说,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够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信赖、尊敬班主任,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相长。相比其他任课教师而言,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更加频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联系,也是构建友爱的班集体所必备的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在情绪的表达上往往无法采取正确的方法,因此,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变得尤为重要,注重沟通方面的艺术,为班主任科学的管理班级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一、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重要性
在小学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浅显,对于自我发展的认识并不明确,同时,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通过系统性的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在班级内的整体舒适度,有助于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采取灵活的沟通艺术,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沟通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借助有效的指引,为学生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正是成长过程中的坎坷与阻碍,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让学生稚嫩的思想和心灵在不断锤炼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沟通艺术,拉近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不再仅仅对学生提出命令与要求,而是得到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支持和肯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也能够迅速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科目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联合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看到并感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除此之外,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应该讲究艺术,客观的表述学生在校的表现,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避免一味的指责,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为“打小报告”。
二、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以轻松的状态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同样,只有学生充分信赖和尊重班主任,才能够与班主任成为朋友,进行有效真实的沟通。在与学生沟通期间,班主任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避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不敢说话,害怕不敢说出实情等等,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困惑时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对于不自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了解学生不配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因,并进行主动沟通,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并为锻炼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
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内的规章制度,制定课堂上的具体步骤等等,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双方在明确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自觉遵守。体现出全体同学意志的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自觉遵守制度。若出现意外情况,学生也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相关惩罚。
该惩罚需要班主任用心设计,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针对学习积极性差,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可要求学生临时担当纪律委员,让学生监督其他学生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堂纪律的了解。针对劳动意识较差,不能按时完成值日作业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参与义务劳动的案例,分析在学校为什么要设置义务劳动的环节,培养劳动意识的初心在哪里,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劳动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三、秉承关心爱护的原则
处理班级事务,管理班级内的全体学生,脱离不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而班主任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班主任作为家长,应该用爱将每个学生感化,给予学生家的温暖。在建设班级的过程中,除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通过班级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既要表达出对于学生团体的充分信任,也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在团体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浓浓的关心。在此基础上,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班级内学生的各项能力,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合理将学生分组,组织适合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加有价值,共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让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更加得心应手。而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这一沟通渠道,可以从家庭教育这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态度,从家长这一侧面了解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准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向。在与家长沟通时,充分尊重学生家长倾诉和表达的权利,如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对学校教育的期望等,班主任都将其记录下来,并将实际情况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的期望不至于太高又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潜力的目的,能让学生家长迅速相信学校的教育,并能够尊重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班主任才能够在学生家长这方面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更有助于班级的管理。
五、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
班主任并不能时刻参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很多时候学生在课上会与不同的任课教师打交道。有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产生矛盾或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之间产生的矛盾。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真实授课情况,分析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与任课教师分析学生在近期内是否进步或退步,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结合与每位任课教师的讨论情况,为每个学生做好档案记录,从而分析学生是否存在偏科的情况,在每节课堂上表现是否如一,观察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如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较其他课堂上优异,而学生本身的创造能力较强,在设计班级海报或班级logo时,鼓励学生参与创作,让学生的才能有展现的机会。同样,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比较优异,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平时的表现也严谨而认真,就可以适时推荐学生参与班级之间的数学竞赛,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深的兴趣。
总而言之,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出班主任的沟通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让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更加优秀。借助与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淑. 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9):110-111.
[2]王慧君.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6):59+107.
[3]倪红霞.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赤子(中旬),2014(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