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江苏省怀仁中学 214196
摘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最为频繁接触到的,对学生的良好精神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而,班主任应加强班级的德育教育,并注重从实践的角度着力,真正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感悟德育知识,认知德育知识,并将德育知识,运用在现实的生活中,社会中,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思想境界的增强以及行为约束能力的提高,真正增强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立足实践;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德育教学常常出现“感而不动”的教学状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知识意识上理解德育知识,并未通过身体力行,实践德育知识。针对这种状况,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相应的德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授课模式,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感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执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获得良好的高中德育教学效果。
一、运用生活实践法,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为学生提供生长环境,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真正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发现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懂得感恩父母,而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针对这种状况,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真正地感受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为个人成长的付出,从而在此过程中,懂得感恩父母,促进学生健康精神品格的养成。
例如,在上周,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为父母洗一次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为父母洗脚的过程中,与父母展开深入地畅谈,增强亲子之间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感恩,获得良好的生活实践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触动情感。班主任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职业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并让学生思考个人父母的工作环境,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为生活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二点,互动交流。在视频展示结束后,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不易。第三点,开展实践。教师制定如下的生活实践任务:阐释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与父母进行深入地畅谈,并分享畅谈的感悟,或是洗脚的过程。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践感悟。陈洛积极地举手说:“当我提出为父母洗脚时,母亲以为是开玩笑。在我的再三坚持下,母亲最终同意。在洗脚的过程中,我发现母亲的右脚总是有意识地向后移。我将母亲的脚,轻轻地向上抬。我发现她的右脚脚掌已经肿起来了。我问母亲,‘疼不疼?怎么弄的?’母亲说:‘这是在工作中不小心砸到的。’我说:‘妈妈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感觉到了你的不容易。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好好报答你。’通过这件事情,我真正感受到妈妈为家庭的付出,并通过实际行动,报答妈妈。”通过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生活的不易,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懂得感恩,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采用社会实践法,让学生懂得奉献社会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并与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了解,班主任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运用网络的方式,了解社会,并不是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中,因而对于社会的认知产生片面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网络上,有些人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往往发送一些过于畸形的新闻信息,导致学生的价值观被误导,从而对社会产生曲解。针对这种状况,高中班主任可以运用社会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走入社会,并真正地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社会观的形成,真正让学生懂得奉献社会。
例如,在上周,为了真正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高中班主任运用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具体的执行中,教师开展的为“敬老院一日行”活动,让学生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班主任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设置活动事项。班主任通过与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沟通,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制定如下事项:打扫卫生、聊天、表演节目以及下棋。第二点,提醒注意事项。班主任对学生说:“你们在和老人交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提及老人的家人,也不要接受老人赠送的任何物品!”第三点,展示成果。在此次实践活动结束后,班主任与学生回到课堂。班主任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发表此次实践活动的看法。”陈晓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这次实践互动,我联想到了自己。我们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当我们年老时,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我们现在帮助这些老人,其实是在帮助未来的自己。”羽凡说:“这让我更进一步加深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爷爷奶奶得到必要的帮助。当别的老人遇到困难时,老人家的孩子也是同样的心理。为此,我们应运用这种心理帮助老人。”班主任微笑地说道:“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我们的社会是有温度的。”通过运用社会实践的方式,班主任真正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懂得奉献社会,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使用学习实践法,让学生懂得自我约束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抓学生的学习。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注重从学习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即运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组间竞争,组内互助;让学生为了集体的利益,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升他们的行为约束能力。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设定具有竞争性的组间竞赛规则:以学生当月的月考成绩为基点,评选出下一月平均分数最高以及进步最快的小组,并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与此同时,班主任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结合具体的实际学习状况,给与相应小组必要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观察,班主任发现:整个班级迟到早退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有些小组学生提前走入教室,复习上一天学到的知识,总结这一天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小组在课上积极地发言,并踊跃回答问题;还有的小组积极地完成作业,并和其他组员针对本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通过运用学习实践的方式,班主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学习,真正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为了集体的利益,顽强拼搏,不断奋斗,提升个人的行为标准,促进他们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总而言之,在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有效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真正地了解德育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情境中,认知德育知识,理解德育知识,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他们更为深入地了解父母,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他们思想境界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立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7(08)
[2]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6(28)
[3]华松.探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J].中学教师培训.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