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玲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历史这门学科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德育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挖掘历史教科书中的德育教育因素”“结合多媒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结合生活和时政热点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利用历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行为”“利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来肯定学生的思想行为”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初中历史中的德育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材;多媒体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初中历史中本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让学生以史为鉴,可以更为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对于事物的正确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可以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审视社会。因此,历史和德育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历史教师要有效利用历史教学来渗透德育,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下面,本文就对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挖掘历史教科书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在历史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饱含了德育因素,比如在学习古代封建王朝时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其中的礼仪文化。可以说,历史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实施德育渗透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分析教科书中的内容,将其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挖掘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呈现给学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便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德育熏陶。
例如,历史教材中的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郑和下西洋、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历史事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要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加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做到兼容并蓄,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进步,促使文明得以传扬和发展;同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卖国之贼曹汝霖等人的下场,也使学生体会到应该怎样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培养了学生辨别真善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由此可见,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历史教材中的这些德育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发挥好教材的基础作用。
二、结合多媒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文字性的,即使有图片也是静态的。因此教师单凭枯燥的文字性知识和静态图片难以促使学生理解历史所传达的情感,他们要想通过这样的内容来形成一定的德育情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去理解历史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真正让学生进入视听结合的历史情境中,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一定的共鸣,产生更为浓烈的情感,从而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影视资料,从而从视觉感官上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崇拜之情,使其可以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为推动国家交流做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进而使其能够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浓浓的爱国之情,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责任心。这比教师单纯让学生去体会文字性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局面”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孔子、孟子、老子的视频,从而充分促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促使学生去吸收其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结合生活和时政热点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历史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历史与生活既远又近。从时空方面来看,历史和如今的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说历史离现实生活是远的。但是从历史的价值来看,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历史的指导,以史为鉴可以正古今,一定的历史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说历史和生活是“近”的。为此,为了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需要将历史教学与如今的生活和时政热点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体会到历史的价值,从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莫高窟的历史价值和现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并能够结合当今的旅游业的发展来思考应该如何对待一些珍贵的古代建筑。保护“莫高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结合莫高窟的历史价值和现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今后在旅游中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去毁坏一些珍贵的文物。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明清两代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去分析这两个王朝因为腐败而亡国的道理,让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应该如何保持清廉为民的作风。又如,教师还可以结合南海的局势,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领土不容侵犯,让学生知道维护国家稳定、捍卫国家权力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充分促使学生树立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利用历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行为
可以说,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和观察才能拥有更为深刻的记忆。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上,同时还要结合一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只有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开展一定的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冲击,锻炼学生意志的同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和满足。
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及历史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等,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产生更为丰富的情感。或者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调查自己家乡或周围的一些相关历史情况,更好地了解历史史实,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又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去研究和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或家乡的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询问他们的父母和长辈,以及亲戚和邻居,能够有效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更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五、利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来肯定学生的思想行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也是十分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一定的评价来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一定的反馈。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的变化特点,以及初中生对历史的把握能力,去肯定学生的好的行为、思想,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思想。
例如,历史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旷课、使用违规电器等方面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不在历史课上迟到、早退的同学,教师要提出一定的鼓励,相反对于那些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的同学,教师也要结合实际来纠正他们的行为。此外,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等方面出发,来判断学生的思想,从而结合评价来对学生实施一定的反馈。
总而言之,历史和德育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渗透德育,促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还可以得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行为的良好规范。
参考文献:
[1]庄国真.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数码设计,2017,69(11):152-153.
[2]刘宝龙.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1):80-81.
[3]陈平.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