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银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白马学校 646009
摘要: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融入有趣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对于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因为化学是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的,造就了化学知识点即多又繁,需要大量的良好的记忆,所以学生容易出现厌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去不断地优化课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身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与推广下,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验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实验是化学学科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内容,而复杂的化学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是相当困难。对此教学老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可以将实验教室转移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改善教室上课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不断的加强和改善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课上,焦点是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进行化学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的运用和把握,将理论与实践并向而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只进行教材上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记忆,灵活的运用实验。
例如:在教学“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这个教学内容时,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镁条在空去气中的燃烧实验,请同学们进行自己的观看。”学生:“好的,老师。”老师:“首先,我们先将镁条用砂纸打磨一下,将镁条的氧化膜给打磨掉,镁条此刻呈现出银白色,然后我点燃酒精灯,用手中的坩埚钳来夹住镁条的一端,点燃另外一端,这是镁条发生了什么现象呢?”学生:“银白色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来了大量的热量,发出来耀眼的白光,还有少许的白烟升起。”老师:“好的,继续认真的观看。”学生:“好的。”通过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会对实验过程当中产生的白光感兴趣,确忽略了实验最后,镁条燃烧完成后,变成了白色的粉末,而这白色的粉末恰恰学生要重点记住的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学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重视对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产生的现象是美丽而又神奇的,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地对相关演示的过程和方法要严谨,能够感受到正确的感觉到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液体药品的取用”这个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进行严格的操作,要对化学实验的演示提起重视,如稀盐酸的取用,教师首先要将贴有稀盐酸标签的那面朝向手心,左手拿起,同时用右手拿起量筒,量筒要进行适量的倾斜,要注意稀盐酸瓶口和量筒的边缘紧挨,不要倒入太多,可以少量,在倒入不够取量的刻度上时,将将量筒放平,在改用胶头滴管继续进行滴加,直至到合适的刻度,观察的时候要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教师在操作实验的过程当中,要自信和流畅,将实验完美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是能够像老师一样,保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的,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
三、布置生活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并不能只是在教室里进行演示与展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在课前,由教师先行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演示,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燃烧的实验有趣小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有趣的小实验,首先将手帕放进一只装有无色透明的杯子里,捞出手帕,进行挤压,这时用筷子夹住手帕,底下放置一个瓷盘子,之后用打火机引燃手帕,可以看到手帕燃烧起来了,并发出熊熊的火焰,同时有噼里啪啦的声音产生,火焰熄灭后,手帕上有白色的雾产生,这时候打开手帕,这时候手帕安然无恙。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进行操作,查找其中的原因。”学生:“好的。”
总而言之,在化学的教学中融入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白所学的化学知识,直观的看到化学所产生的现象,形成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当中,教师要尽量的让学生亲在去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朱佳音.初中化学实验改革创新实践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2):56-57.
[2]冯奇俊.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3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