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辉
清流县城关中学 福建省 三明市 365300
摘要:现如今,探究式教学这一创新方法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如何将其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教师应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合作探究法教学、实验探究法教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主动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巧妙实施和应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
问题是探究的起源,所以问题的巧妙设置和适时提出能够成为探究式教学运用的基础。
(一)把握提问时机,调动学生思考欲望
时机的把握是提问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端正提问的态度,不再随意地向学生进行提问,而是全面把握教学的进程,抓住教学中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时刻关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生障碍或者偏差、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等情况出现,以此来作为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给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冲突、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过程当中去。
例如,在教授《光的反射》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上课后,笔者先从生活现象中引入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阳光下的影子,当我们阳光明媚的室外时,影子更加清楚,这时,笔者让学生们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整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程的内容,随后,笔者趁着此时学生们高涨的情绪,再次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这样,笔者通过把握提问时机,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欲望。
(二)提炼教材设问,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问题本质上是对教材知识的凝练和概括,所以问题的设置要紧紧依靠物理教材,依据教材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来精心地设置问题,保证问题内容与教材核心相契合且具有充分的启发、探究意义,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和引导下,制动活跃思维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学习和探究,深入到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
例如,在教授《力的平衡》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认识平衡力的概念,巩固学生们的基础知识。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从教材中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如,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呢?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具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答案,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笔者通过提炼教材设问,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学
合作是新课改所强调的创新方法,同时也是直接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路径,可以帮助学生优化自主探究的过程、优化学生探究的效果。
(一)科学划分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要实施合作探究教学,首先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以直接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并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和标准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有4-6名成员且包含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其次,教师应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实施奠定坚实且有效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认识浮力》时,很多教师在开展合作探究时都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形式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借此寻找熟悉的同学,利用课上时间谈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所以,笔者对分组环节进行了科学布置,如,笔者会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对学生们进行合理分配,让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相同,这对接下里的合作探究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注重引导调控,确保合作探究效果
虽然合作探究主张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发挥,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更加需要发挥出调控和引导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主动地走下讲台,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巡视以监督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情况,防止不合作、假合作等问题的出现。此外,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及时对学生们的探究方向进行调控和引导,避免偏离正确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合作探究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熔化与凝固》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课程准备阶段,笔者先将学生们进行了小组划分,随后,笔者带领各小组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设置一些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随着学生们的讨论与分析,各小组对本节课程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注重引导调控,确保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三、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理论知识生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作为探究的载体,有效强化学生的实践性探究。
(一)设置实验目标,增强学生知识理解
目标是行为的指引,实验活动也需要以具体的目标作为引导。所以,物理教师应当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倾向和方式,尝试结合具体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来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促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明白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和具体操作,从而直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授《科学探究摩擦力》时,本节课程的内容设置在重力之后,很多时候,学生们都会将摩擦力与重力混淆,导致学生们出现错误的思想,所以,笔者在课程开始前,先为学生们理清摩擦力和重力的区别,并为学生们设置好本节课程的实验目标。课程开始后,笔者让学生们根据设置好的目标展开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整个实验过程潜移默化的强调了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们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设置实验目标,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开展自主实验,给予学生操作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也应该成为实验的主体,自主实验的开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操作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果,参与并经历整个实验的过程,更好地强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逐步形成严谨态度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时,本节课程的实验内容比较简单,非常适合学生们自主实验。对此,笔者在课堂中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实验开始后,笔者先引导学生们设计实验,体会实验的乐趣,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记录实验数据,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进行总结。这样,笔者通过开展自主实验,给予学生操作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树立起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以现实学情为出发点来展开全面探索,进而落实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和运用,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发展和高效前行。
参考文献:
[1]胡秀娟.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连春.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0):119-120.
[3]卢素娟.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41):209-210.